古诗《毛先舒·吴宫词》原文赏析
苏台月冷夜乌栖,饮罢吴王醉似泥。别有深思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
以西施入吴侍奉吴王夫差的故事为题材的诗歌很多,大都沿袭 “女祸亡国”的观点,突出其迷惑吴王,终亡吴国的作用。也偶有翻此旧案的,如唐崔道融《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些诗主要是从政治角度为西施翻祸国之案。毛先舒这首诗别开生面之处,却是从人情的角度,来塑造充满感情矛盾的西施形象,以表述和传统观念不同的看法。据说王渔洋非常欣赏此诗,认为后二语未经人道 (见杨际昌 《清诗话》卷二)。
首句写吴宫环境气氛。“苏台” 即吴之姑苏台,吴王夫差扩建增筑,上有春宵宫,穷极华丽,夫差与妃嫔在宫中彻夜饮酒作乐。但这里出现的姑苏台却笼罩在凄冷朦胧的月光下,呈现出一片凄寂的气氛。“夜乌栖”表明入夜。李白 《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也写到 “乌栖”。此处与 “月冷”除渲染冷寂氛围外,似带有象征意味,暗示吴国萧条冷落的气象。
次句写吴王夫差耽酒荒淫,醉生梦死。“醉如泥”三字用笔很重,见其昏迷不醒,语带双关,中含讽刺。以上两句,好像仍是顺着传统的观点,将夫差沉醉于西施美色之意写足。这样,就使三、四两句出人意料的转折更引人注目。
西施入吴的使命,就是用美色迷惑夫差,使之沉湎酒色,放松对越国的警惕。“吴王醉似泥”,正是符合越国政治利益的,也是西施不负使命的表现。但诗人却别出新意,说西施虽不负越国使命,却有负吴王深恩,因此,在面对着吴王的时候,为了完成使命,不能不轻歌曼舞,使吴王迷醉; 但在吴王沉酣不醒时,又为自己未酬吴王的厚爱,反而作了对他不利的事而暗自悲啼。之所以 “背君啼”,是因为这种感情不能流露在吴王面前,只能背着他私下哭泣。一 “向”一 “背”,揭示了具有双重身份的西施 (既负有越国的特殊政治使命,又是吴王夫差的宠妃) 的感情矛盾,而诗人所着意强调的,正是历来不为人们注意的后一面。
这种感情矛盾实际上触及一个正常的人性、人情问题。在传统的女祸亡国论观念支配下,西施只是越国的一个特殊政治工具,徒有美丽的躯壳,却并无人的正常感情。这首诗正是揭示了作为一个女人,西施的政治使命与她的正常爱情要求之间的矛盾。尽管诗人只是如实地揭示出这一感情矛盾,并没有直接对此加评论和判断,但实际上更倾向于后者,同情她作为一个女人的爱情要求。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将西施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而不是作为单纯的政治工具来写,使西施恢复了正常人的面目。这一点,正透露出封建末世某些传统的观念开始逐渐解体的时代气息。这种翻案,比起上面所说的政治上的翻案意义更为重大,也更加深刻,因为它深入到人的感情深层,显示了女人也是人这样一种民主意识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