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攀龙·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原文赏析
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闻道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这是一首在王世贞初春摆设的宴席上赠友人谢榛的诗。元美,王世贞字。谢茂秦,名榛,自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山东临清县人)。“后七子”初结社时,谢年最高,实为盟主,后来论诗与李攀龙意见不合,李贻书与之绝交,世贞力护攀龙,谢被排斥在七子之外。此诗作于结交之初,所以对谢颇致推崇之意。“关”字是即席分韵所得的字。
此诗既为宴席赠送友人作,必出赞颂劝勉语,倘若开篇为之,又失之太俗。作者手出高招,妥当处置,落笔便道:“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凤城”,指京城。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这里借指谢榛。“西园”,源自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后用以指京都宴游的地方。全句大意是:京城杨柳叶嫩枝新,攀杨折柳以作送别的季节又已来临;茂秦宴游京都,兴致尚浓,仍无归意。首句点明地点、季节和中心人物,并以 “西园未拟还”为下文张本,与主旨勾连,使谢榛的性格初露端倪。
接下来,开始对中心人物集中描写,深入刻画主体性格。“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当时,谢榛仍为布衣,他为了营救被河南浚县县令诬陷入狱的卢楠,亲赴京都,找诸贵人代陈冤情,并且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为诗社,经常聚会,品评诗文,唱和赠答,在京迁延日久。“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句,既概括提及谢榛在京的生活,又断想他客居已久,面对大好春光,必然乡思甚苦。“客久”与“归梦”呼应,“生白发”和“满青山”对举,使人物形象愈显鲜明,主体性格更加丰富。“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句,从大处着笔,把诗意深化。作者没有停留在春梦归情的描写上,而是以此为基础,转写谢榛不求利达和声气之广。“明时”,政治清明之时。“短褐”,粗陋布衣。全句是说谢榛生当清明之世,正是可以进取的时候,却怀才不遇,沉埋风尘之下; 虽为布衣之士,而交游遍天下,为时辈推重。作者以清亮的声调,俊爽的词采,抒发出内心的同情和赞颂;用突出的事例来充实主体性格,使艺术化了的谢榛形象更趋完整。
全诗以“闻道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作结,声调由清亮转沉郁,感叹劝勉,意味深长。“鹿门”,山名,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东。汉末庞德公携妻子登山,隐居不出,采药以终。“燕关”,犹言燕京。全句是说,目前暂在京城以词赋过从,以后还是要回归故里。作者诚挚的慰留情意里,暗含着对友人未来前途的不乐观预料。
诗中运用了两种笔墨。“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 和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四句,是正面写友人,抓住其突出的品行给予热情赞颂,造成两情一统的趋势。其他四句是侧面衬托,多为作者的议论、断想等。另外,作者选词用字,特别注意生动性和形象性,如“高吟生白发”、“归梦满青山”和“抱病风尘下”、“论交天地间”等,诗中多处用典,也属精心挑选,如活化“折柳”,可以表达双方的密意浓情,“谢朓”入诗,便于突现友人的诗才和心绪; “鹿门”一典,更能显示丰富的内涵,给人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