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东山》原文与赏析

《先秦民歌·东山》原文与赏析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描写了一位久戍的士卒在归家途中复杂的思想感情。他对结束了戎旅生活极为喜悦,于途中想象久别的家园一片荒凉景象;想到妻子正在思念他;想到回家后夫妻团聚的欢乐幸福。从而揭示出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诗共四章。首章写征人久戍得归时的悲喜交加心情。“我徂东山,慆慆(tao,逝去)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这四句以描写和比喻的笔触交代出个人戍守的地方、时间及还家时周围的环境。慆慆,一作“滔滔”,形容时间之久。这位士卒远征到东山,久久不得归家。今天他从东方回来,正赶上濛濛细雨不停地下。根据第二章所写的“果蠃之实”,可见这是秋天。秋天本来就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再加上连绵不停的秋雨更增其愁绪,这四句极好地渲染了悲凉的意境,全诗皆以这四句开头,旨在以这种悲凉意境来烘托归乡士卒回想痛苦的戍守生活及想象久别家园荒废时的悲凉心境。“我东曰归,我心西悲。”他“悲”的是“慆慆不归”,不知家园如何,亲人如何,同时,在要归还之时,以往那艰难戍守生活也历历在目:蚏蚏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此处由爬行的野蚕久在桑间,联想到士卒蜷曲着身子,独宿在车下,同桑间的野蚕毫无异样。这里是以蚕得其所来反衬人不得其所。这种艰难的军旅生活怎能不使他阵阵心痛!在这即将归还时,他有悲更有喜。他为“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而高兴,他就要穿上那平民的服装;不再嘴衔横枚远征天涯了,这怎能不使他心喜!这一章将士卒那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通过描写、比喻、反衬的手法极好地再现出来了。

第二章,写士卒归途中想象家园荒凉的景象及畏惧悲怆的心境。由于多年远征不得归还,家中如何呢,也许他在沿途上看到因为受到战争的破环田野荒芜,千里萧条无人烟的景象,于是想象出家乡也是同样的凄凉;瓜蔞的果实蔓延到屋檐下,都结了果实。屋子里因无人居住而生了潮虫,门上结满了蜘蛛网。房前屋后,都是野兽的印迹,野鹿正在前后奔跑。一到晚上,鬼火闪闪发光,这是一副多么萧条可怕的景象。这位士卒明明感到这是可怕的地方,但他还是非常怀念。“不可畏也! 伊可怀也”二句,极好地表现了他的复杂心情及对家园的深切思念。

第三章,士卒想象他的妻子正在思念他,并且为迎接他的归来而洒扫奔忙。这一章诗人突然调转了思路,想象妻子尚在,而且正在思念他。首先是以鹳的悲鸣起兴,以此来比喻“妇叹于室”。士卒想象妻子因为自己久久不归而常常于室中长叹,也许她正在打扫房间堵塞鼠洞,并想到她的征人就要回来了。她突然看到放在柴堆的葫芦,睹物伤情。通过征人想象,更表现了他对自己的亲人无比思念之情。第四章是在这一章的基础上继续联想,想到了他们 “宴尔新婚”的情况: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黄鹂鸟飞鸣,羽毛闪光,他骑着毛色黄白相杂的骏马去迎亲。当时,她的母亲为她结佩巾,结婚仪式礼仪繁多。他的妻子嫁过来时是那么美丽动人,可如今不知怎样了。这位士卒甜蜜地回忆着结婚时的情景。“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这是他从美好的回忆中又回到了现实。他们已分离多年,久别之后不知自己的妻子如何了。通过回忆新婚和严酷现实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征夫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及对战争的厌恶的思想感情。

这是《诗经》中极杰出的抒情名篇。全诗的抒情气氛极为浓郁。诗中主人公的情感是随着他在归途中的一系列联想逐步抒发出来的。抒情主人公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在抒情中得到了极好的展示。

此诗采用了叠咏与双声叠韵的形式。这首诗共四章,每章的前四句都是: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这种反复咏唱的形式有助于增加抒情气氛,更加突现了出征士卒出征时间之久及归还时悲凉的环境气氛,复杂的思想情感。诗中双声叠韵词很多,如双声词: “伊威”、“町疃”、“熠燿”;叠韵词: “果赢”、“蟏蛸”、“仓庚”等。大量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使诗篇显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感,读起来声调铿锵,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