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诗赏析

高 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家住吴县北郭,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北郭四子。他出生几年间,元政已极腐败,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张士诚割据于苏州。

少年时期,他没有投从过名师,全靠自己力学。十八岁时,和吴淞江畔的青丘巨室周仲达之女结婚,后遂移居岳家,自号青丘子。他的《青丘子歌》,是一篇微型的自传,反映了青年时期的志趣和抱负。

明洪武二年(1369),高启被征赴京师修《元史》,先任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后擢户部右侍郎。他对功名本来很淡薄,赴征也很勉强,在《将赴金陵始出阊门夜泊》中有云:“乌啼霜月夜寥寥,回首离情尚未遥。正是思家起头夜,远钟孤棹宿枫桥。”入京后向明太祖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后即放归乡里,复居江上,过着“旧宅一架书,荒园数丛菊”及“杯深午醉重,被暖朝眠熟”(《效乐天》)的优游生活。

洪武五年十月,魏观任苏州知府。他是一位贤太守,在京时即与高启相识,相互钦重。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撰写了《上梁文》,因旧基本为吴王张士诚宫址,便被巡按御史张度奏告,说魏观开泾复宫,心有异图。于是魏观被杀,高启遭腰斩。年仅三十九岁,他在明朝实只活了七年。有《高青丘集》。

他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所以张羽吊词中有“中郎幼女今痴小,遗稿千篇付与谁”语;他有个很忠诚的弟子吕勉,只因老师遭祸,弟子只得躲了起来,绝口不谈诗书,至永乐时才始露面。

高启的惨死,自然不是仅仅由于上梁文的缘故,也非如笔记所言的作宫闱诗构祸(详后选《宫女图》),主因还在不愿和明太祖积极合作,效忠到底。

他的诗,对各代名家高手,无不学习,也有模拟之作,但其中有他跌宕风华的自己的艺术魅力。他在《独庵集序》中说:“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这在理论上说原是对的,实践上却不容易,高启大体上做到了。他的乐府诗及拟古、寓感等作,只叙题面,不多发议论,这点和李白相似。还要指出的,他作的音节浏亮爽朗,明人中也少有能比拟的。所以,前人推许他的诗为明代第一,似非溢誉。但他《梅花九首》其一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颇享盛名,其实却是俗格;其五的“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住山中”,也嫌鄙陋。

可惜他生当战乱年代,交通梗阻,游踪只限于明秀的东南,不能遍及深山大泽,雄关要塞,写出更涵浑苍凉、波澜万丈的力作;也可惜战乱才始结束,却又遇上了明太祖那样善于猜忌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