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秉烛夜游图
花萼楼头日初堕①,紫衣催上宫门锁②。大家今夕燕西园③,高爇银盘百枝火④。海棠欲睡不得成⑤,红妆照见殊分明。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新谱《霓裳》试初按⑥,内使频呼烧烛换⑦。知更宫女报铜签⑧,歌舞休催方夜半。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⑨。只愁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⑩。琵琶羯鼓相追逐,白日君心欢不足。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①花萼楼,唐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又称明皇)曾以旧邸为兴庆宫,于宫之西南建楼,其西题为“花萼相辉之楼”,南为“勤政务本之楼”。登楼,可以望见宪、薛、申、岐诸王弟邸第。花萼之义,则取《诗经o小雅o常棣》兄弟亲爱之意。 ②“紫衣”句,唐代官服,以朱紫二色为贵。明皇时的宦官,服朱紫者千余人。这里的紫衣指宦官之显贵者。宫门晨开暮锁。张籍《宫词》:“薄暮午门临欲锁,红妆飞骑向前归。” ③大家,本为亲近侍从官对皇帝之称,后亦泛指皇帝。燕,通“宴”。 ④爇,点燃。火,指蜡烛。 ⑤“海棠”句,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引《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子。妃子于时卯酒(晨酒)未醒,命(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残颜醉韵,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今本《杨太真外传》未见此段记载)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或用此典。 ⑥《霓裳》,指《霓裳羽衣曲》,见《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 ⑦内使,宦官或宫女。 ⑧知更,看守更漏的宫人。古代用铜壶滴漏,夜间凭漏刻以计时传更。铜签,即更签,得签后即掷于石阶上,使然有声,作为报时。 ⑨“明日”句,即《长恨歌》“从此君王不早朝”之意。 ⑩“只愁”二句,前一句写玄宗之似宠而昏,后一句写妃子之似娇而媚。“琵琶”句,据《太真外传》:明皇在小殿作乐时,自己击羯鼓,贵妃弹琵琶。羯鼓,本龟兹、高昌等的乐器,形如漆桶,以牙床为架,以两杖敲击。羯,古代北方部族。“此时”二句,用唐聂夷中《咏田家》诗意:“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与诗题中“秉烛”相应。姑苏台,参见刘基《过苏州》。吴王夫差曾于台上的春宵宫为长夜之饮。“江都”句,隋炀帝好游乐,曾于洛阳景华宫征得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后在江都被叛将所杀。唐宋诗人常因洛阳而联系炀帝游幸之江都。一说江都也有放萤苑。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杜牧《扬州》:“秋风放萤苑。”皆其例。江都,今江苏扬州。一般,一样,指玄宗与夫差、炀帝同样是行乐无度。“烽火”句,夫差、炀帝都死于战乱,玄宗因安禄山之反而出奔蜀中。“可怜”二句,肃宗至德二载(757),收复西京长安,玄宗乃自蜀中回到京城。回京后,初居南内,即兴庆宫,因地近街市,易与外间接触,因而为肃宗所忌,怕他复辟,宦官李辅国便将玄宗强迫迁至西内,即太极宫。南内,犹言南宫,皇宫之内叫“大内”。《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黄庭坚《书磨崖碑后》:“南内凄凉几苟活。”“孤灯”句,指方士为玄宗往天府地界觅杨贵妃精魂事,但魂未招来,故云“孤灯不照返魂人”。返魂人,指杨贵妃。白居易《李夫人》也有“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语。“梧桐”句,用《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句意。
【说明】 此诗实效元、白之《连昌宫词》与《长恨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高诗“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所以也可看作长庆体的余影。
既为帝王,与宠妃秉烛夜游,从情理上说,原算不得大过错,但因女宠而引起政治上的腐败衰落,终至使两京沦亡,万姓堕泪,自己也出奔蜀中,这就不单单是个人好玩上的失检了。
此诗表面上是题画,似无显著的责备之词,而讽喻之意却呵成始终,只要看看头两句,就足够令人玩味:太阳刚刚西逝,穿紫衣的宦官就来催上宫门之锁,上锁的目的就为了让皇帝关起门来寻欢作乐。
作者又有七绝《秉烛夜游图》云:“内家持烛尽红妆,仗入华清看海棠。羯鼓声中春夜短,君心何暇照逃亡。”则为七古的缩影。疑先为七绝,意犹未足,又衍为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