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马致远《西华山陈抟高卧》原文与翻译、赏析
【叨叨令】 向那华山中已觅下终焉计,怎生都堂内才看旁州例。议公事枉损了元阳气,理朝纲怕搅了安眠睡。贫道做不的官也么哥,做不的官也么哥! 不要紫罗袍,只乞黄绸被。
【倘秀才】 我但睡呵,十万根更筹转刻,七八瓮铜壶漏水,恨不的生扭死窗前报晓鸡。休想我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这般的道理。
【滚绣球】 贫道呵爱穿的蔀落衣,爱吃的藜藿食; 睡时节幕天席地,黑喽喽鼻息如雷,二三年唤不起。若在那省部里,敢每日画不着卯历。有句话对圣主先提,贫道呵贪闲身外全无事,除睡人间总不知,空教人䀡眼舒眉。
【倘秀才】 陛下道君子周而不比,贫道呵小人穷斯滥矣。俺须索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本待用贤退不肖,怎倒做举枉错诸直,更是不宜。
【滚绣球】 三千贯二千石,一品官二品职,只落的故纸上两行史记,无过是重裀卧列鼎而食。虽然道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哎,这便是死无葬身之地,敢向那云阳市血染朝衣。(带云)贫道呵,(唱) 本居林下绝名利,自不合刬下山来惹是非,不如归去来兮。
陈抟是五代人,历经唐末至宋初的动乱,始终隐居不仕。《宋史·隐逸传》 有传。但在传说中,他却是个半人半仙的道士。关于他,有很多传说,尤其说他特别善睡,有一睡百日之称。这个剧作是据传说编写。故事是说陈抟在汴梁设摊卖卜,遇尚未发迹的赵匡胤与郑恩。陈抟占卜后,说赵必为天子。赵登基后,派人请陈下西华山入朝。陈无意仕进,因天子来请,不好拒绝,只得下山走一遭。陈抟见驾后,拒官不做,极言隐居的好处,并以嗜睡不能立于朝堂为由,坚辞还山。郑恩奉皇帝命去宾馆款待陈抟,并以女色引诱,陈不为所动。郑恩深感愧疚,奏明皇上,皇上封陈为“一品真人”,放陈归山。以上所选是第三折中陈抟辞官时的唱词。
马致远沉抑下僚,总希望能有“上天梯”,而仕途失意又使他常产生归隐林下的想法,可以说,他常在 “出” 与 “处” 之间徘徊,这在他的散曲作品中表现得很充分。陈抟坚拒功名,看破红尘,是马致远世界观的一个方面的反映。他经常借剧中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他的剧作的艺术特色之一,所以在陈抟的唱词中可以听到作者自己的心声。这五首曲可分为两个段落,前三曲说明自己不要做官,只求逍遥; 后两曲述说仕途艰险。
【叨叨令】 是陈抟直接拒绝皇上,不肯做官的唱词。首、二句表明自己早已决定终老华山,不会到了都堂才去看 “旁州例”。都堂,唐宋时尚书省的办公处。三、四句是说自己厌倦公事,以下则说做不的官,不要 “紫罗袍”、只求 “黄绸被”,好盖着睡觉。“也麽哥” 是语词,按 【叨叨令】 的格式,第五、六句意重复,句尾必加 “也么哥” (或也末哥),不拘文理,这是一种加强语意的写法,是为定格。此外,一、二句,三、四句一般说来都用偶句。【倘秀才】、【滚绣球】 两曲述说不愿做官的理由。【倘秀才】 中 “十万根” 以下两句对偶,用夸张的笔法写他一睡不起,用十万根更筹和七八个记时的铜壶漏的水,都算不清他能睡多少时刻。他最恨的是报晓鸡,鲜花盛开的春晨也引不起兴趣,更不会因赏月耽误睡眠。像这样的嗜睡,怎能打理公事? 由于皇上许诺他当个闲差,于是他又进一步强调不能做官的原因。在 【滚绣球】 中,不但强调嗜睡的习性,还说明他“贪闲身外全无事” 的禀性,这才是事情的本质。隐士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自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爱喝酒,有的爱钓鱼,有的爱游山玩水,而陈抟独爱睡觉。然而避世独立,远离红尘,却是共同的处世态度,也是与宦途中人根本的不同之处。他们情愿过简单的、返璞归真的生活: “爱穿的蔀落衣,爱吃的藜藿食”,视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对世事漠然处之。蔀落衣意为粗劣的衣服。
皇上对陈抟的处世态度不满意,用孔夫子的话: “君子周而不比” 来说服他,让他“扩其独乐之怀,普其兼善之量”,出来做官。下面两曲是陈抟对皇帝话的回答。【倘秀才】 曲全用孔子的话来回答。他说自己不是君子,做不到 “周而不比”,又说自己是 “小人穷斯滥矣”。“周而不比” 意为忠信而不结朋党,“周” 也可作亲和解,因忠信而有亲和力。“穷斯滥” 意为遇到困穷的时刻便管不住自己,做不该做的事。这当然是反话,是用来说明有的事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去办事。“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也出于《论语》。这几句是说自己本来是要依照圣人的教导去做的,是要 “用贤退不肖”,但可能到头来却会“举枉错诸直” (也出自 《论语》),意思是用不正直的人,而使好人退避三舍。这一曲大意是说自己不能应付复杂的官场,会办错事。
【滚绣球】 曲则更进一步述说富贵如烟云的思想。认为做高官最多也就能在“故纸” 上记上几行; 无非是生活好一些而已。至于说到 “君臣之道”,那更是空话。自古以来,有多少血染云阳,死无葬身之地的大臣。这就是他认为 “不如归去来兮” 的原因。这一曲是陈抟不肯做官的重要理由,他身经乱世,兴亡事见得太多,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反覆云雨的事令人心寒,他已把世事看透。当然,在皇帝面前说这些话,确实有冲撞“圣意” 的嫌疑,不过,他的话确实概括了某一方面的历史现象,加上他的特殊身份,皇上倒没有计较。
可以看出,陈抟辞官的理由中,最强调的是他特别嗜睡,不能临朝,更不能视事,这是作者忠实于传说故事的缘故。但也有夸大之处,瞿灏云: “睡时节,幕天席地,二三年唤不起。较百余日之说已夸诞矣。” 传说陈抟一睡百日,而此剧中又加夸大。马致远笃信道教,有人称他为 “马神仙”,在这里,他确实已将陈抟神化了。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 说: “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 又说: “其词典雅清丽……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 明人对马致远的曲作评价很高。在这几首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词音调和谐,流畅而有气势; 虽然对偶、用韵的安排都很妥贴,却看不到雕琢的痕迹; 而且,还运用生动的口语,使曲意流动活泼。这些都是马致远作品可圈可点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