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四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少年行(四首)

王维

【原文】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1]。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2]。

孰知不向边庭苦[3],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4]。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5]。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6]。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7]。

【注释】

[1]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2]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3]苦:一作“死”。

[4]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重:一作“群”。

[5]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6]欢宴:指庆功大宴。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7]轩:殿前滥檻。明光宫:汉宫名,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赏析】

《少年行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早期的组诗作品,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这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一群急人之难、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对游侠意气进行了热烈的礼赞,表现出盛唐社会游侠少年踔厉风发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和成长过程。组诗每一首都各自独立,各尽其妙,又可以合而观之,构成一组结构完整而严密的诗章。

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最后却宕开去以景语收束,用笔跳荡灵动,展现了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与神采。

第二首,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坚毅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

第三首,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以及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

第四首,写游侠的功成无赏。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这组诗歌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了王维早年诗歌创作的雄浑劲健的风格和浪漫气息,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年轻时王维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显示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