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鄜州月,闰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抒发游子怀乡思亲的作品中,杜甫的这首《月夜》是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奇特。诗人本来所要表达的是自已的相思之苦、怀人之切、离情之痛、处境之难,然而诗人却一句不写自己如何愁容满面,愁肠百结地怀念妻子和儿女,而是一开篇就从对面落笔,写妻子如何思念诗人自己,描绘了一幅妻子儿女的月下思亲图。正如前人所评:“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是一种以虚写实、以客托主的艺术手法。天宝十五年, 诗人把妻儿老小安顿在鄜州暂住, 自己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半途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所以,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便是从妻子一边着笔的。颔联写小儿女不懂得怀念远在长安的父亲,无疑也是落墨于对面;颈联仍是写妻子时至深夜还在思念丈夫的情景。尾联的想象虽已融进了诗人自己,但其空间位置依旧安设在妻子一边。诗人把妻子怀念自己的情景想象得愈真,就愈是反映了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切。妻子的情景犹如一面镜子,从中反映出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他正在长安城内,独立中庭,翘首远望,身似木而心如沸,形似静而神如驰,其神魂早已飞到妻子的身旁了。这就是这种奇特构思的镜花水月之妙用。
二是传神写照,生动逼真。刻划人物形象本来是叙事性作品的任务,而不是抒情诗的优长。可是,《月夜》在抒情中人,情、神、形融为一体,细腻真切,出现了一般抒情诗没有的奇迹。 一个“独”字,首先托出了妻子在闺房中倚窗望月的形象,暗示了妻子正在思念丈夫;接着又以儿女太小, 不能懂得思念(“忆”就是思念)长安的父亲, 自然也不能理解妈妈对爸爸的思念之情,从而把“独”字予以强化,进一步增添了妻子“独看”之时的凄凉心情。“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两句,更是集中刻划了妻子思亲的形象。这里又包含了两个侧面: 一是以“云鬟”和“玉臂”写妻子容颜之美,二是以“湿”和“寒”写妻子怀情之深。高高挽起的发髻已被夜露打湿了,如玉似的手臂在月光下也已经冰凉, 可是,她还在独看着明月,思念着亲人,可见时间已经很久了。尽管由于抒情诗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对人物作多方面的刻划,但从诗人捕摄的这一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到:它既有形态的描绘,又有心灵的展现,既有环境的烘托,又有情感的揭示,从而塑造了一个情态毕现的爱妻形象。诚然,抒情诗写人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抒情。正是由于诗人情愈深才愈觉得妻子貌美,妻子愈貌美才愈觉得可爱。然而,那么美貌的妻子如今却在秋夜寒露中为思念丈夫而愁容难展,于是可爱中便增添了可怜,这就是人愈好而怜益增,貌愈美而情益悲。寓深情于传神写照之中,不作一句直抒胸臆的表述,也许这就是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一种表现吧。
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个人在安史之乱中的乱离之怨,但决不表明诗人在动乱年代只想到自己。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在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他写了大量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大家熟知的名句。因此,在欣赏这首《月夜》时,我们务必联系有关作品一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