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喜·贾岛》原文与赏析

贾岛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常恐泪滴多, 自损两目辉。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提起贾岛,人们便会立即想起他的苦吟精神和苏东坡“郊寒岛瘦”的评语来。其实,一个“瘦”字,是概括不了贾岛诗的艺术特色的。

贾岛诗在艺术上一个很大的特色是,从平淡中见隽永,从幽细中著滋味,诗人往往从幽细平淡的生活画面中慢慢咀嚼出醇厚浓郁的生活情味来,给人以美感教育。《唐音癸签》卷七引方秋崖的话说:

贾浪仙岛产寒苦地,立心亦苦,如不欲以才力气势,掩夺性情。特于事物理态,毫忽体认,深者寂入,峻者迥出,不但人口数联,于劫灰上泠然独存,寻咀馀篇,芊葱佳气,瘦隐秀脉,其妙一一徐露, 无可厌斁。

这首《客喜》诗,写的便是游子客居的心情。这是一种人人心中都有却又非人人口中都能说出的感情,是一种极平常、极普遍的感情,因而也是一种典型的感情。

起笔两句即直捣心源.叙述客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客中的悲与喜,都是暂时的,表面的,决非真正的悲喜。为什么呢?三四两句作了交代:“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即使一百回写信寄到家中,也抵不上亲自回家一趟。因为客中所得到的有关家中的信息,无论多么详细,都不如自己亲自到家所了解的那么具体、细微、真切,这是一层;家中的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当某一情况传递到客中,为自己所了解时,家中又有新的情况发生,而自己并未了解,仍在为前面所了解到的情况在悲或喜,这是二层;回到家中,有亲人相互安慰、劝勉、庆贺,进行感情交流,在客中只有自己一人在自悲自叹或自庆自喜,没有知音,这是三层。这三层意思虽然都未写明,但蕴含在“百回信到家,未当一身归”两句中,所以这两句诗,颇耐人咀嚼、寻味。

由于上述原因,长期在外作客的人,往往是悲多于喜,以至于有悲无喜了。所以,诗人很自然地写出“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四句,说明游子在客中的苦况。游子自嗟自愁, 自叹自怨,出己口,入己耳,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只用白描,不加雕饰,却情景逼真,令人凄然。

最后,诗境又深入一层,写出游子的担心和遐想。游子担心“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淌眼泪是悲愁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流泪过多又会损伤目力,这是游子感情与理智的交战,想以理智来控制感情。游子又遐想“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鬓发变白是悲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位游子(即诗人贾岛)没有象一般游子那样因此而想到衰老,而是异想天开地要用这鬓边之丝去织寒衣,但理智又告诉他这是“不堪织寒衣”的。这是以诡异生涩之境,状写出羁旅他乡,怀才不遇,衣食难继之苦;这是以想入非非的诡奇手法,“凿空乱道”的虚幻形式,抒写出异平常人的一种感情。这种手法和形式,在艺术上也是一种创造,偶尔用之,何尝不可?而象欧阳修这样的文坛泰斗,也竟然对这种苦心毫不理解,居然说出“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六一诗话》)的呆话来批评他,实在太冤枉了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