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关于《诗经》》诗词解析

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或《诗三百》。儒家学者列之为经典,故称《诗经》。《诗经》成书于春秋时代,计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亦称《国风》。有《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计160篇。《雅》分《大雅》与《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雅》与《颂》以每10篇为一组,以其第一篇命名。如《小雅》从《鹿鸣》至《南陔》10篇,名之曰《鹿鸣之什》;不够10篇者不立“什”,而《荡之什》则有11篇。其中《小雅》80篇(包括有目无辞的“笙诗”6篇,实则74篇)、《大雅》31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二雅》计111篇,《三颂》计40篇,计311篇,去掉有目无辞的“笙诗”6篇,是为305篇。此外,宋代苏辙、王质等人主张将《周南》与《召南》从《风》中列出,则是《南》、《风》、《雅》、《颂》四部分,故称《四诗》。

《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大部分是东周时的诗,小部分是西周时的诗。其中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有的表达了对于剥削制度的反抗思想,揭露、控诉了奴隶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有的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多的是反映婚姻恋爱的诗章,表现了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强烈欲望。

《雅》的意思是夏,指西周的王畿地区。《诗大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小雅》是西周后期与东周初期的诗,其中有贵族宴会与祭祀的乐歌,有批评朝政与抒发愤懑的诗作,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是反映王朝重大政治事件与政治措施的诗,大部分是西周的作品。其中有政治讽刺诗、史诗、祭祀诗、宴飨诗等。

《颂》是“容”的意思,为祭祀时的歌舞曲,多是歌功颂德之作,具有史料价值。《周颂》多西周时作品,多是周族先公先王的祭祀赞美诗。《鲁颂》是颂扬鲁僖公的赞美诗,为公元前七世纪作品。《商颂》多是祭祀商族先王的赞美诗。有人以为是商代的作品,有人以为是公元前八世纪到七世纪宋国的作品。

有的学者提出《风》、《雅》、《颂》的分类是以音乐乐调而分,颇有道理。又,《毛诗》将风、雅、颂与赋、比、兴称为“诗之六义”。

《诗经》的形成,历来有採诗、陈诗、献诗、删诗之说。据史书记载,周王朝派出採诗官,即所谓“行人”、“遒人”到各诸侯国採集民歌,“献之太师,比其音乐,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以求“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既采得了诗歌又了解了政治动态。《国语·周语》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制》)。这是《诗经》的来历。《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从汉代的孔安国,到宋代的朱熹,直到现代,许多学者否定孔子删诗的说法,而且有人提出司马迁的这段话是后人窜入的,均有较为可信的论证。

到了汉代,研究《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诗,是鲁人申培公受诗于荀卿的弟子浮伯丘,著有《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齐诗,齐人辕固生作《诗传》。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作《内传》四卷,《外传》六卷。以上三家诗除《韩诗外传》之外,皆亡佚。毛诗,传自子夏,六国时毛亨作《毛诗故训传》,传授汉时赵人毛苌。后郑玄为作《毛诗笺》,唐人孔颖达作《疏》,叫作《毛诗正义》。

《诗经》每首前有序,一般称《诗序》、《毛序》或《毛诗序》。《诗序》分“小序”与“大序”。《诗序》的作者,历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子夏作;一说子夏、毛公、卫宏合作;一说卫宏作。

唐以后,宋代学者有欧阳修作《毛诗本义》,王安石作《诗说》,程大昌作《诗论》,郑樵作《诗辨妄》等。《诗经》研究史上起重要作用的是朱熹,著有《诗集传》和《诗序辨说》。朱熹解诗虽有些贡献,但观点却是归于封建道学,扼杀了《诗经》的“民主性精华”。

清代的《诗经》研究主要有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魏源的《诗古微》等。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二十八卷,辑西汉齐、鲁、韩三家今文《诗说》,考订说明,是较为重要的本子。

“五四”以后《诗经》研究专家有胡适、顾颉刚、朱自清、郑振铎、闻一多、郭沫若以及余冠英、高亨、陈子展等。“五四”以后,除了学理的研究之外,又增添了将《诗经》译成白话诗的工作。虽则译成白话诗后,有损于原诗语言、韵律以及风格上的灵性,但是对于普及《诗经》有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