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夜书所见》古诗赏析与原文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无官无职,浪迹江湖,对羁旅漂泊有很深的感受,《夜书所见》可见一斑。

静静的夜,听到了梧叶飘落的萧萧声,诗人凛然而生寒意。究其实,这是客居异地、远别亲人的寂寞之感。江上不停地吹来阵阵秋风,想到了晋代的张翰,引动客子思乡之情,怅然欲归。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起,想到故乡著名风物莼菜羹和鲈鱼脍,便辞官归去。“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王粲《登楼赋》),诗人与张翰一样有怀恋故土的深情。一叶知秋,何况是梧叶萧萧,秋意浓浓;秋气悲凉,何况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的笔法,有力地烘托出客子的凄凉心境。一、二句触景生情,富有感情色彩,三、四句客观描摹,深意蕴含其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惹起了诗人对故乡童年生活的回忆,曾经“呼灯灌穴,敛步随意”(张镃《满庭芳·促织儿》),仔细逮住蟋蟀。背井离乡多年,别梦依稀,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其次,这是对诗人孤身一人、忧愁交织的观照与反衬。秋风萧瑟,深夜茫茫,儿童还在挑灯捉促织,当然是一家团圆、儿辈戏嬉的情景,与诗人流落异乡、一家分散适成对照。儿童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尽情欢乐,又反衬出诗人的愁绪满怀,忧心忡忡。“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由一、二句到三、四句,跳跃极大,但思想内容一线贯穿。从叙写的角度看,秋风引起乡愁,思绪纷纷,难于入睡,于是走到户外,遥望家乡,看到了“儿童挑促织”的一幕,也是顺理成章。情深景真,便是这首诗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