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喜我马蹄声,正用此时秋雨晴。
日淡风斜江上路,芦花也似柳花轻。
淳熙元年(1174)春,陆游由摄知嘉州事返蜀州(治所唐安,今四川崇庆)通判任。九月三日,与吕商隐(字周辅)教授同游西邻大邑县诸山,相互唱酬,得诗十余首,本诗即其中之一。
这首和韵诗作于由蜀州西去大邑诸山的途中。大邑名山纵横,诸如传为东汉张天师学道的鹤鸣山,云雾缭绕蔚为奇观的雾中山,北宋范镇还蜀时盘桓留连的静惠山,均令诗人神往不已。早在年少时,陆游读巴蜀地志,便“怅然有游历山川、揽观风俗之志”。如今有幸身临其境,又适逢重阳登高之际,于是暂时抛开心中壮志不酬的苦闷,带着兴奋愉悦之情,同吕周辅相约作此五日游。因而全诗的基调轻快开朗,优美清新。
诗的前两句,点出秋雨初晴的天气,心旷神怡的感受。诗人在秋游途中,秋雨收敛,秋阳放晴,青山洗绿,白水泛新,轻快的马蹄声交融于新晴的氛围之中,使人心胸开朗,爽目清神。然而诗人抒写这种心情时,并未直接表露,而是巧妙地从侧面写山神“喜我马蹄声”,故而有意收雨弄晴,以示欢迎。这种空灵、含蓄的写法,意深情曲的韵味,正是绝句所要求的。黄叔灿《唐诗笺注序》云:“五、七断句,节短音长,尤争神韵。若径直而无含蓄,则索然味尽矣。”
后两句以轻快的笔调,平淡老洁的词句,勾勒出日淡风斜、芦花江边的自然美景,宛如一幅淡抹疏远的水墨画,令人陶醉。既点明时令的景物特征,又借飞舞如柳絮的芦花,抒写了对江上秋色的愉快感受。这种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全诗含吐不露,神味无穷,显示了陆游绝句技巧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