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咏白海棠(第三十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第三十七回)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①。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②。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③?

欲偿白帝宜清洁④,不语婷婷日又昏⑤。

【注解】

①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②此两句意思是说:秋阶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边招来冰雪的精魂。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显出本色。露砌:带着露水的阶台边沿。

③痕:指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④此句意思是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应使自身保持清洁。白帝:西方之神,管辖秋事。

⑤婷婷:美好的样子。

【背景】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赏析】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宝钗的诗深意尤为明显,“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淡极始知花更艳”,宝钗之“罕言寡语”、“安分随时”能笼络人心,得到上下的夸赞。“愁多焉得玉无痕”,话里有刺,是对林黛玉爱哭的讥讽。

全诗充分表达了薛宝钗作为豪门望族的千金大小姐的高贵矜持的态度。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份。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己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遭遇也是值得大家同情的。

【链接】

戚蓼生评《红楼梦》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