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宁府上房内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一天早饭后,贾宝玉随同贾母过来赏梅。先茶后酒的家宴举行过后,宝玉倦怠欲睡中觉,侄媳秦可卿领宝玉和奶娘丫鬟一簇人来到上房内间。这里,室中挂着一幅《燃藜图》和一副对联。
世事,本意为士农工商之事。《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郑玄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学问:原意为学习、问难。《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荀子·大略》:“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学与问本为两事,后通称各种知识为“学问”。人情:人心,世情。晋·欧阳建《临终》诗:“真伪因事显,人情难豫观。”练达:熟练通达。白居易《李宗何可渭南令制》:“宗何学古修己,练达道理。”按字面说这两句的意思是:把世上各种人的事情弄懂,就必须有各种知识;熟练通晓人心、世情,也就如作成一篇文章。文章:文辞,也指独立成篇的文字。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副对联,上下句互文,“学问”与“文章”更是同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以此待人处事,既无大疵,更不能归入“国贼”、“禄蠹”之流。但为什么宝玉先看了《燃藜图》“心中便有些不快”,“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呢?这是因为联语内的物象,作者赋予了它特殊的内涵。“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学问”(即“文章”)。而“学问”这个词一反它的常义,是专指“仕途经济”说的。《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对贾宝玉说:“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仕途:作官的途径。《新唐书·隐逸传》:“然放利之徒,假隐自名,以诡禄仕,肩相摩于道,至号终南、嵩少为仕途捷径,高尚之节丧焉。”经济:经国济民。李白诗:“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仕途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内涵。在贾宝玉生活的那个时代,他厌恶仕途经济,既符合这一人物的叛逆性格,而且也不无一定的思想意义。但是读这副对联我们又应认识到,如果离开《红楼梦》和贾宝玉,单看这副对仗整饬的联语,是并不“俗气逼人,儒臭熏天”的。
引起宝玉心中不快的《燃藜图》,事源出于《三辅黄图》:“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晋·王嘉《拾遗记》卷六所载略同)“燃藜图”是为这个故事所作的画。刘向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为他编造这个神奇故事,是为了宣扬尊孔读经,从而达到仕宦之途。当然,这对于痛骂“禄蠹”、“国贼”,把时人崇尚的八股文,鄙视为“沽名钓禄”,不耻于“科举”“仕途经济”的贾宝玉,是实难忍受的。所以他先见图而不快,后是见联而非快出去不可了。作者巧妙地把这两者紧密地缀在一起,由此环境特点、典型细节,充分地表现出自嘲为“浊物”、“浊玉”、“俗而又俗”的贾宝玉,是如何地不浊、不俗。这样,也便自然地透视出这一人物的鲜明的思想性格。曹雪芹的艺术功力即使在这样的细微末节上,也显示出其灼灼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