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原文|翻译|赏析

明·李时珍

薄荷,人多栽莳2。二月宿根生苗3,清明前后分之4。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菜5。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物类相感志》云:凡收薄荷,须隔夜以粪水浇之,雨后乃可刈收6,则性凉,不尔不凉也7。野生者,茎叶气味都相似。

1薄荷:读作(bo he)。2莳(shi):栽种,种植。3宿根: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冬季茎叶枯萎以后,根可以继续生存,至翌年春季重新萌发新芽,这种根称为宿根。4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四月上旬。5吴、越:指今江浙一带。6刈(yi):割。7不尔:不这样。

【析点】 薄荷可入药,此乃医家所知,故作者对其介绍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即突出对其药效的说明:一,何处薄荷入药效果最好? 作者介绍了苏州、江西、川蜀诸地品种,认为“以苏产为胜”;二,如何收割薄荷才不致影响其药效? 作者引经据典强调了两点,即隔夜浇粪和雨后收割。

由于薄荷“人多栽莳”,所以作者介绍的重点是人们自己栽种的薄荷,甚至细致地描绘了薄荷茎叶的形状,使人如见一幅插图;而对野生薄荷只用一句——“茎叶气味都相似”,一笔概括;亦可见出本文之主次分明,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