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词》原文|笺释|赏析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平调古意。

【笺释】

[山鹧鸪词] 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卷八○“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唐李益一首、李涉二首。唐高骈《赠歌者》其一:“酒满金尊花满枝,双蛾齐唱《鹧鸪词》。”《山堂肆考》卷一六〇:“《鹧鸪词》,近代思归之词曲也。唐李益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郑谷《席上赠歌者》:‘花木楼台近九衢,清歌妙舞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深唱鹧鸪。’又,李白《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衘我向雁门归。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山鹧鸪词,《全唐诗》卷二八三注:一本题上无“山”字。

[湘江] 源出广西,入湖南,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方舆胜览》卷二三:“湘江,在长沙。罗含《湘中记》:‘湘水至清,深五六丈,下见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白沙如雪霜,赤岸若朝霞。’《长沙志》:‘涉湘千里,闻渔父吟,中流相和,其声绵远可听,所谓汲清湘,燃楚竹,欸乃一声,山水动色,此岂俗渔境界耶?’”斑竹,《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二四引《博物志》:“斑竹: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之野。尧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至洞庭之山,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张九龄《杂诗五首》其四:“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汉水访游女,解佩无谁与。同心不可见,异路空延伫。”

[鹧鸪] 鸟名。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以谷粒、豆类他其它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文选·左思〈吴都赋〉》:“鹧鸪南翥而中留,孔雀羽以翱翔。”刘逵注:“鹧鸪,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豫章已南诸郡处处有之。”

【辑评】

《词综偶评·唐词》:李白《菩萨蛮》。玩末二句,乃是远客思归口气。或注作闺情,恐误。又按李益《鹧鸪词》云:“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此词末二句,似亦可作此解,故旧人以为闺思耳。

《诗境浅说》续编:此词亦竹枝之类,以有鹧鸪句,遂以命题。前二句,兴体也。后二句,赋体也,皆美人香草之寓言。沈休文诗“梦中不识路”,言梦去之无从。此云“处处湘云合”,言郎归之莫辨。相思无际,寄怀于云水重复之乡,乐府遗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