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早发白帝城》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秋浦歌《早发白帝城》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李白五十八岁,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到夜郎。翌年春,正当诗人行至白帝城时,中途遇赦,本诗便是他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东下、回到江陵时写的。

该诗是在优美的环境描写中开端的。白帝城故址在今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晨雾笼罩,灿烂的阳光照在云雾上,绚丽多彩。诗人布景设色,是受主观情感支配的,在这种明丽的诗歌意象里,蕴含着诗人十分兴奋的心情,他带着难以抑制的欢乐和获释得到自由后的轻快感,辞别这座美丽的山城。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舟行迅快。尽管盛弘之《荆州记》有过白帝到江陵一日水程的记载,但李白组合“千里”之遥的空间和“一日”之短的时间于一个诗句里,对照比衬,极力形容舟行之快,简练有力,平仄相间,声调抑扬,富有诗意,所以前代诗评家指出:“盛弘之谓白帝至江陵甚远,春水盛时,行舟朝发暮至。太白述之为约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唐诗选脉会通》载焦竑语,杨慎《升阉诗话》卷四亦有类似的评语。)诗的三、四句,是本诗的精华所在。从奉节到江陵,中间要经过三峡,两岸连山叠嶂,有猿类发出凄异的啸声,特别容易引起羁旅之人的伤感。“两岸猿声啼不住”,在诗里发挥了衬托的艺术功能。尽管两岸的猿声悲鸣不已,却并不能在诗人的心底引起“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反响,从而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飞扬的;两岸的猿啼声,瞬息间一掠而过,“轻舟已过万重山”,与隔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呼应,极写轻舟顺流直下,飞快地穿越猿啼声声的万重山,到达了江陵。桂馥很称赏这首诗的第三句,说它“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卷六)。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全诗如果句句只写舟行飞快,文势就显得平直,入“猿声”一句,就有欲速姑缓,欲走姑留之妙。第四句轻舟之“轻”字,炼得好,有双重含意: 舟船在湍急的江流中飞快行驶,似乎它变得分外轻快,这是一层;从诗人的主观情感出发,当时他的心情极度轻松愉快,似乎觉得乘坐的舟船也变得特别轻快,这是第二层。本诗总的艺术特色是: 诗人将主观情感的抒发和客观事物的描写紧密绾合起来,既写舟行轻快,也写心绪轻快,两者浑然一体,不露痕迹,文势灵动,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