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笑隐老人诗(其四)》原文|赏析

莫更同悲老,如公道不孤。

春风生旅色,旭日照穷途。

问法竹千个,开门水一湖。

愿依末座住,吾久耻为儒。

这是《笑隐老人》的第四首。首联说我们不要再一起悲叹人生易老了,像笑隐老人这样的有道者是不会孤独的。意即必有同道者与之为邻,不必缱绻于儿女般的意短情长。这又暗示了作者归依空门的心愿。

以下几联则通过作者心理历程的剖析,层层推进,为此联作解。春风来时,万木荣发。青春年少,也正春风得意。这得意春风,自然为人生之旅平添几分绚丽之色。但好景不长,对遍历仕途磨难的诗人来说,这晨光虽鲜艳如初,而它所映照的却是一条穷途末路。若非八面玲珑之人,到头来必然印证像《红楼梦》 中所唱的: “为官的,家业凋零。”又有几多人能善始善终的!

第三联 “问法竹千个,开门水一湖。”“问法”,指参禅问道。“竹千个”:即千枝竹,此处用“个”字,主要为对仗,押仄声。竹节中空,以喻淡泊清静的禅理十分合适,以喻佛经,更为恰当。佛既然是浩瀚博大难以寻找,泛泛而学者多,而真有志追求者少。但是,有志者真要追求此圣道,就必须修禅,离此则无路,离此就无门。而当息灭尘世之杂念,六根清静之时也就觉悟到禅理了,而觉悟之时,就无所不知,就如面前一湖碧水,推门一看,清澈透亮,一览无余。方知妄念与尘境本是一切皆空。

第四联呼应首联,直接表明了作者希望与笑隐老人为伍的意愿: “愿依末座住,吾久耻为儒。”意思是说,我希望靠着你禅师的最末一个法座坐下来,我早就因为自己是个凡俗的儒者而感到耻辱了。

周亮工晚年有不少与僧者交游之作,它们大多具有深隐禅理、杳冥精赜、耐人寻味的特点,从以上介绍的几首诗中就可窥其一斑,而诗中所反映的物我如一、虚怀淡泊的境界,也正是禅诗所追求的经作者内心体验而反映出来的特有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