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进德《望江南》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黄进德

敦煌曲子词

曹公德,为国托西关。六戎尽来作百姓,压坛河陇定羌浑,雄名远近闻。 尽忠孝,向主立殊勋。靖难论兵扶社稷,恒将筹略定妖氛。愿万载作人君。

这首词录自敦煌写卷伯3128,参斯5556。《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通常为单调小令,本词却为双调。

唐肃宗至德以后,河西、陇右三十三州相继沦陷,导致数以万计的边地百姓落入吐蕃之手。吐蕃所陷州郡都毁其城郭,焚烧庐舍,驱掠人畜,弃羸老,虏丁壮,驱迫他们进扰内地。用刑酷毒,随喜怒而无常科。所以边陲人民痛恨吐蕃而眷念唐室。霜露即降,他们以为岁时,必东望啼嘘。文宗开成间(836—840)派遣使者往西域,途经甘、凉、瓜、沙诸州,陷蕃百姓见唐使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他们都是当年陷蕃唐人子孙,“其语言小讹,而衣服未改。”(参见《旧五代史·外国列传》)边地人民这种眷念朝廷、背蕃归汉的爱国精神在敦煌写卷《望江南》四首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生动的体现。本词歌颂了曹公“扶社稷”、“定妖氛”的历史功德,反映了当地百姓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曹公”,指曹议金。原为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侄子张惟深的长史,后梁贞明五年(919)代张氏为兵马留后,主持沙州军政。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加议金河西、陇右、伊西庭、楼兰、金满等州节度使,检校司空,兼中书令、托西大王。至此,议金成了西部地区最高军政长官。词里既有“为国托西关”之句,足证它的写作时间当在后唐同光以后。从作品本身留下的时代年轮看,它在现存敦煌写本曲子中是最为晚出的一首。

起首二句,讴歌曹议金为国定边的卓荦功德。托,与拓通用,即开拓之意。六戌,指居住我国西部地区的戎族,向指饶夷、戎央、老白、耆羌、鼻息、天刚六部,后来用作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压坛,一作押坛,押弹之意。河陇,河西、陇右的概称,在今甘肃、青海省青海以东地区。羌浑,指聚居河陇的西与吐谷浑部族的后裔。吐蕃进扰边地每以羌浑为前导,如今原先阴结吐蕃称兵犯塞的少数民族头领也都臣服于曹氏政权,而且还吸引了西部各族人民相率来此定居。“六戎”等三句具体叙写曹议金“雄名远近闻”的业绩。过片盛赞曹议金忠孝双全,戮力王室。唐末以还,藩镇割据称雄,相互火并。曹议金却能顾全大局“靖难论兵扶社稷”,因而赢得了边民的拥戴。煞尾二句,真切地表达了边地百姓对长治久安的祈求,和对曹氏政权的良好祝愿,希望曹议金运筹帷幄,制订策略,继续诉诸武力,稳定边庭局势。在他们的心目中,曹氏是朝廷命官,无疑是中央政权的合法代表。归曹就是归唐,初无二致。这首词真实地记录了西陲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崇高的爱国感情,自有其不朽的文献价值。

按照词律要求,《望江南》二、四、五句用韵。本篇双迭,上下片俱用第六部韵。上片第二句“关”似失韵。其实,按诸方言,应以“浑”、“闻”去定“关”音,读如“鹍”。敦煌地方对弱化元音有读强元音的趋势,中元音有读前元音的趋势,故“鹍”读如“关”,“浑”读如“还”,“闻”读如“弯”。盖以西北人咏西北事,叶西北音。这更显示了此词鲜明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