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才子咏赞汉江女神
在讲述建安才子咏赞汉江女神之前,这里有必要先弄清楚汉江女神是怎么回事。
汉江神女的神话最早记载于汉人对《诗经》的注释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题目叫《汉广》,内容是: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初齐、鲁、韩三家诗都认为“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之句是写“交甫解佩”的故事,《鲁诗》曰:“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也。”《齐诗》曰:“乔木无息,汉女难得。橘柚请佩,反手离汝。”《韩诗》曰:“游女,汉神也。言汉神时见,不可得而求之。”
《文选·南都赋》李善注引韩婴《韩诗内传》记载了“交甫解佩”故事的发生地在汉皋台下:“郑交甫将南适楚,遵波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汉皋即襄阳万山的别称,这就是说郑交甫遇到神女的地方在襄阳万山脚下。
署名西汉刘向的《列仙传》卷上的《江妃二女》篇中作了更详细的描述: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莒,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十六国时期,前秦人王嘉的《拾遗记》卷二记述了汉江神女这一神话是如何产生的:
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使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及昭王沦于汉水,二女与王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故江汉之人,到今思之,立祀于江湄。数十年间,人于江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兰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沉水中,以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其水傍号曰招祇之祠。
……成、康以降,世祀陵衰。昭王不能弘远业,垂声教,南游荆楚,义乖巡狩,溺精灵于江汉,且极于幸由。水滨所以招问,《春秋》以为深贬。嗟二姬之殉死,三良之贞节,精诚一至,视殒若生。格之正道,不如强谏。楚人怜之,失其死矣。
由此,我们可以梳理出汉江神女的来龙去脉:东南沿海的部落曾经献给周昭王两个侍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两人口齿伶俐,歌声甜美,超凡脱俗,周昭王南征渡汉水时被淹死,随行两个侍女一同淹死,后人同情二女,于江边立祀纪念,言其二人成了神仙。后来传说郑交甫在襄阳万山下遇到了神女。再后来产生于江汉之间的民歌《汉广》写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列举这个故事用来比喻樵夫难以追求到心中的女子。
我国历史上的神女皆有起源,宋玉《高唐赋》笔下的“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季女”; 《山海经》描述的“湘水女神”是“帝之二女”,名娥皇、女英;曹植《洛神赋》所写的洛水神女,则是“宓牺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故又称“宓妃”,而《诗经》中的“汉有游女”是昭王侍女,名延娟、延娱。《诗经》的写作时间早于宋玉、《山海经》、曹植的作品,可见汉江神女的神话产生得最早,《夏商周年表》将周昭王南征、溺汉水而死的时间,定在公元前977年,若以此来看,汉水神女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接近三千年了。
汉江神女的神话因为《诗经·汉广》的引用和三家诗的注释而产生了广泛的的影响,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屡屡被引用。东汉扬雄在《羽猎赋》中写道:“汉水女潜,怪物暗冥不可惮形。”襄阳人王逸在《楚辞·九思》中写道:“周徘徊兮汉渚,求水神兮灵女。”张衡在《南都赋》中写道:“耕父扬光于清冷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曹植《洛神赋》云:“愿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夺取襄阳,摆宴汉水之滨,杨修、徐干、陈琳、应玚、王粲等一群文学精英各逞其才,分别写下了《神女赋》,可谓文坛盛事。
这里先看王粲的《神女赋》。
惟天地之普化,何产气之淑真!陶阴阳之休液,育夭丽之神人。禀自然以绝俗,超希世而无群。体纤约而方足,肤柔曼以丰盈。发似玄鉴,鬓类刻成。质素纯皓,粉黛不加。朱颜熙曜,晔若春华。口譬含丹,目若澜波。美姿巧笑,靥辅奇牙。戴金羽之首饰,珥照夜之珠珰。袭罗绮之黼衣,曳缛绣之华裳。错缤纷以杂袿,佩熠爚而焜煌。退变容而改服,冀致态以相移。登筵对兮倚床垂,税衣裳兮免簪笄,施华的兮结羽钗。扬娥微眄,悬藐流离。婉约绮媚,举动多宜。称诗表志,安气和声。探怀授心,发露幽情。彼佳人之难遇,真一遇而长别。顾大罚之淫愆,亦终身而不灭。心交战而贞胜,乃回意而自绝。(《全后汉文》卷九十)
该文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段总写神女是天地之造化,绝世而无双,“禀自然以绝欲,超希世而无群”,引起了读者的遐想,第二段具体描绘神女的美貌,第三段写神女之不可得,不得不从神往中清醒过来,与神女离别。其中,第二层最为精彩,该段运用了铺陈和比喻的手法,从形体、相貌、服饰、举止、气质等各个角度,铺陈渲染了神女的美貌和气质,继承了《硕人》《登徒子好色赋》的写作经验,而更胜之。该文的章法结构、写作思路、描写方法,乃至情思情感都影响了曹植的《洛神赋》。
下面再看陈琳《神女赋》。
汉三七之建安,荆野蠢而作仇。赞皇师以南假,济汉川之清流。感诗人之攸叹,想神女之来游。仪营魄于仿佛,托嘉梦以通精。望阳侯而氵广瀁,睹玄丽之轶灵。文绛虬之奕奕,鸣玉鸾之嘤嘤。答玉质于苕华,拟艳姿于蕣荣。感仲春之和节,叹鸣雁之噰噰。申握椒以贻予,请同宴乎奥房。苟好乐之嘉合,永绝世而独昌。既叹尔以艳采,又说我之长期。顺乾坤以成性,夫何若而有辞。(《全后汉文》卷九十二)
按道理,赋作开端叙事写景,引出下文的铺排夸张,是通例,但该文从曹军南征写起,说“荆野蠢而作仇”,说“赞皇师以南假”,很显然是在歌颂曹操,有点奉承曹操的意思。该文对神女的描写并不充分,或曰陈琳的《神女赋》将颂曹操伐荆蛮、赞皇师以南征与歌“汉水神女”融于一体,是另辟蹊径,但终究不及王粲之作精彩。
徐干和应玚的《神女赋》早已亡佚。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一存徐干《喜梦赋》序言两句:“昔嬴子与其交游于汉水之上,其夜梦见神女。”可知此赋内容也写到汉江神女,但具体是如何写的,已不得而知。《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一收录应玚《神女赋》残句四句:“腾玄眸而俄青阳,离朱唇而耀双辅。红颜晔而和妍,时调声以笑语。”此四句虽然是残篇,但已经描绘出神女的美貌:黑白分明的眼珠,朱红的嘴唇,容貌姣好,笑声甜美,想必通篇写下来,更是美不胜收。
最后看杨修的《神女赋》。
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皇庭。吸朝霞之芬液,澹浮游乎太清。余执义而潜厉,乃感梦而通灵。盛容饰之本艳,奂龙采而凤荣。翠黼翚裳,纤谷文袿。顺风揄扬,乍合乍离。飘若兴动,玉趾未移。详观玄妙,与世无双。华面玉粲,韡若芙蓉。肤凝理而琼絜,体鲜弱而柔鸿。回肩襟而动合,何俯仰之妍工。嘉今夜之幸遇,获帷裳乎期同。情沸踊而思进,彼严厉而静恭。微讽说而宣谕,色欢怿而我从。(《全后汉文》卷五十一)
该赋在思路结构上与王粲之作相似,也是先写感梦通灵,遇到神女,接着写神女的容颜气质,最后书写喜悦心情,结交之愿望。对神女的描绘虽然没有王粲之作铺陈渲染得到位,但在陈琳作品之上。
时间过去了一千八百多年,王粲等建安才子集于汉江之滨,竞相作赋的文坛佳话,传诵至今,显示出了汉江女神的迷人魅力,也丰富了襄阳的历史文化。
思考与练习
1.赏析王粲《七哀诗》(其二)。
2.简述《荆州文学记官志》的史料价值。
3.比较《硕人》《登徒子好色赋》《秦罗敷》《洛神赋》,以及建安才子描写汉江女神的作品,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描写美女。
4.查阅资料,了解汉江女神和穿天节的来历和民俗内涵。
附录
思友赋
东汉·王粲
登城隅之高观,忽临下以翱翔。行游目于林中,睹旧人之故场。身既没而不见,余迹存而未丧。沧浪浩兮回流波,水石激兮扬素精。夏木兮结茎,春鸟兮愁鸣。平原兮泱漭,绿草兮罗生。超长路兮逶迤,实旧人兮所经。身既逝兮幽翳,魂眇眇兮藏形。
——《全后汉文》卷九十
登楼赋
东汉·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全后汉文》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