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韵虎泉归去后洪山响起竹枝声
张少林,笔名泛指、张林,网名寂林渔歌,1956年出生于武汉市洪山区左岭镇。曾任洪山区党史办主任、区文联常务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助理,现任洪山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洪山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武汉竹枝词学会副会长、《九州诗词》顾问等。其自幼喜好文学艺术,早年曾专门学习过京剧,唱老生,这为他后来热衷创作中华诗词埋下了一线的伏笔。后来还写过剧本、小说,尤其喜爱诗歌,最初写新诗,未几自觉地步入中华诗词殿堂,后来更是痴迷竹枝词创作。张少林交游甚广,熟识武汉文坛掌故。其性稳健弘宽,有孟尝之风,为人为学为诗,向为人们所尊重,赢得诗坛推崇,是武汉地区中青年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少林创作多元,著述甚丰,目前已出版有诗词集《半勺集》《一抹集》《双帆集》,新诗集《寒塘掠影》《陌路踏歌》《虎泉叠韵》,主编有诗词集《诗韵洪山》,与人合著有地方史研究专著《伏虎英豪》《洪山掌故》,还参与了《诗游荆楚》《三楚禅韵》等诗词集的编撰。另有大量诗词作品在《诗刊》《星星》《中华诗词》等海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在竹枝词的创作上,也是出手不凡,除出版有专辑《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外,还主编有《洪山竹枝词》一书。
张少林竹枝词创作的一大特色乃是民俗竹枝词。民俗竹枝词是竹枝词林中的佼佼者。张少林认为,竹枝词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究其原因,一是纪事写景,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呻吟;二是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民苦乐,有血有肉。无论竹枝词怎样进行分类,民俗风情类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由于竹枝词长于纪事,泛咏风土,举凡岁时风俗、百业民情、山川胜迹、人物风流,大至政治事件、社会兴革,皆可入诗。长期以来,记载了各地区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真实情况,储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使这种诗体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因工作关系与个人爱好,张少林十分乐意做一名民俗文化的志愿者、践行者,他所著的《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一书,为民俗竹枝词开拓了新领域。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从来就是诗歌的沃土,从来就是骚人的世界。诗经中的周南之风,绮丽脱俗,令人惊艳;离骚中的楚歌,高雅丽质,横绝古今;唐诗中的竹枝词,承前启后,代代相续……考古发现证实,长江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形成了几个相对集中、富有地方特征的文化圈及相应的文化体系。长江文明,孕育了中华文化史前文明的辉煌。
长江流域的民俗,在洒扫庭除、出入应对的生活细节里,在时令节气、时事变迁的历史瞬间中,饱蕴着民间智慧与生存顽强,展现时代文明进步,是世世代代长江乡民的精神家园所在。民俗文化与所有人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和,行为最融入,拥有无可争议的社会认同与公众信任。在当下文化建设中其艺术价值、教化价值、旅游价值、经济价值等,理所当然具有了参与解决现实文化危机的民间身份。
用独特的竹枝词文学样式,记录传唱长江流域的某个地域民俗,以前有许多竹友就已经在努力。江西的曾建开,长阳的田昌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放眼长江上下,用竹枝词来举办一个空前盛大的长江流域民俗博览会的,则是一种新的尝试。张少林于2010年开始搜集资料、遴选主题,并着手创作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后来受“中华长江文化大系”项目的启发,立足荆楚,积极开拓选材视野,放眼长江流域,以人文历史的大视角,立体式描绘长江流域民俗印象,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地域民俗文化竹枝词集。这种把自然长江与人文长江交织在一起的创作形式所产生的效果,预计对于提升长江流域文化影响力,推进竹枝词文化大发展,促进流域经济、旅游新跨越,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竹枝词个性在于写实。《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一书分为七大板块:劳动生产、经济商贾、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时节令、信仰习俗、民间其他等,共203首。作品按照竹枝词体式,严格按照七绝格律创作,但跳出了起承转合的传统模式,致力于竹枝词的个性表达。承续的是清代民国以来竹枝词创作成熟期的纪实风格,打破一般诗词表达常规,自起句起,就直陈其事,依事序先后,通篇白描,避免斧凿之痕。例如:
纺织
夜纺棉纱上织机,棉条成线布成衣。
直长横短添颜色,土布新装格子稀。
织机
一脚抬高一脚低,一排筘齿细绳提。
抛梭引线频频织,夜入三更眼未迷。
纺车
左手拈棉右手摇,一根丝线路迢迢。
摇圆锭子摇圆梦,后仰前倾转活腰。
六月六
姐晒花衣郎晒书,搬箱盘柜害虫除。
皇家天子龙袍出,寺庙藏经驱蠹鱼。
打家伙
八哥洗澡鸟回巢,鼓眼蛤蟆吐水泡。
锣钹声中闻百变,全凭手艺用心敲。
以上五首,大略读读,便可觉民间生活原生态之清风扑面而来,一幅幅民间风俗画似乎出现在眼前。与黄河流域民俗的粗犷朴厚相比,长江流域民俗细腻美巧。每一个民俗在民间所有人参与的身体体验中呈现着创意的快乐和文明的机巧。
车大水
乌龙搅水一条河,啊吙喧天油滚涡。
泥水刮干车底破,叫鸡公斗老憨陀。
洗三朝
上下分明先洗头,将来长大做王侯。
洗身洗脚名堂大,最屁苏杭管两州。
抓周
玩具稀奇摆放多,算盘弓矢小葱馍。
伢儿手下名堂大,抓秤抓书最嘚啰。
写实,将长江流域地域方言口语直接纳入诗句,也饶有趣味。比如以上这三首,“啊吙”、“最屁”、“嘚啰”,就像街坊邻舍房前树荫下闲聊一样,脱口而出,笑意洋溢。长江流域土民之狡黠风趣,口无遮拦,跃然于字里行间。
张少林认为,竹枝词写实,并非意味对古典诗词传统的排斥。用语通俗而不失韵致,语言表达明快鲜活,又富于民歌风趣,这样读者就更乐意接受。
插秧
二月开犁三炷香,清明前后育头秧。
秧歌一唱千人和,关罢秧门接老娘。
清明饮食
若是清明不喝汤,阎王小鬼叩门嚷。
清明吃了鸡婆蛋,踩碎石头跳过墙。
燃面
一撮红椒火在燃,一根挑起火绳穿。
葱花芽菜香油拌,馋嘴娃儿碗打翻。
摇窝
白胖娃娃洋布鞋,摇篮曲唱小乖乖。
梦乡吮嘴咪咪笑,一到时辰尿醒来。
寒衣节
似见长城女孟姜,寒衣在手泪千行。
焚香剪纸亡灵祭,最是心慈父母忙。
虫虫歌
楚雨吴霜共一蓑,鹧鸪蜂蝶鸭豚鹅。
禽飞兽走鱼游水,大小虫虫歌几箩。
“插秧”中香烟缭绕氛围,“清明饮食”中阎王小鬼嚷声渲染,“燃面”里红椒火芳香艳炙,“摇窝”中梦乡香甜可爱,“寒衣节”中孟姜女的传说,为作品增添了雅致,“虫虫歌”的画面雕琢,彰显的是生气盎然的民间气象。风景、风情、风俗,有机融合,是本书在作“有韵方志”的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该书的创作,在竹枝词集的体例上作了一个探索,即在承续竹枝词有注的特色基础上,在注前先附了解题式的“解读”,精炼通畅,帮助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流域民俗文化现象。这也是“有韵方志”的进一步体现。例如:
打灶
灶壁朝东面向西,一烧鱼肉二烧鸡。
牵牛走进神魔退,瓶罐油盐摆整齐。
[解题]
旧时砌灶称作“打灶”,一般要择吉日,有的还要请风水先生。日期大致为初一、十五、二十四或三十。朝向一般为东西向,俗称“坐东朝西,烧肉烧鸡;坐南朝北,啥都没得”。灶址选好后,砌灶之前,要牵一条黄牛在灶屋里转一圈,用意为镇魔压邪。灶分“烟囱灶”和“明灶”,又以单、双灶门口分“单灶”和“双灶”。整个灶砌好后,灶台上摆油盐瓶罐,灶垛上放油灯。
春卷
春到人间一卷之,新鲜地菜恰逢时。
油锅炸熟瓷盘码,满口余香觅酒卮。
[解题]
武汉人多在早春季节制做春卷,时值地菜水分充足,鲜嫩肥大,将洗干净的地菜庙切碎后与鲜肉馅拌好,放在面粉制成的春卷皮上,卷成条状,再以面浆封口。做好的春卷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码盘,即可食用。
炸面窝
中间薄脆外圈绵,竹片穿来送嘴边。
苕面窝香分老嫩,食时趁热慢吞咽。
[解题]
面窝是取大米、黄豆按比例浸泡后混磨成桨,配以佐料,原浆放入特制的铁勺中,再入锅用油翻炸,铁勺中间凸起,周围凹陷,炸出的面窝外面焦黄,内薄酥脆,外厚松软,香酥爽口,风味别致。
热干面
半熟捞起拌油摊,再次加温再沥干。
作料齐全随意放,芝麻酱味惹人馋。
[解题]
取特制面条煮至半生半熟后捞起,拌上香油,在案板上摊冷。吃的时候按份量抓团放入漏勺,在沸水中滚烫后沥干,无汤无水,配上咸菜、香菜等作料,加入芝麻酱,用筷子反复搅拌,调匀作料,吃起来有嚼劲,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武汉的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
打糍粑
甑蒸糯米打成团,用手搓揉个个圆。
粑印花文先压现,中心一点小红圈。
[解题]
农村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浸泡透的糯米用甑蒸熟,然后倒入石臼中打;另一种是将蒸熟的糯米倒入圆木桶中,用专用糍粑棍,几个壮汉轮换围着圆木桶捣揣。待糯米完全捣碎后,再将整个糯米团,分成小块,揉成小团,用糍粑印子压上福、禄、寿、喜字样或各种花纹图案,有的还要在糍粑中间点上一个小红点,以示喜庆。
[注]
现:读第四声。明显,突出。
糊气油喝喜酒
老幺入座酒杯拿,扯野棉花嘀嘀嗒。
一口一杯尖板眼,现场献丑下猪娃。
[注]
糊气油:读音hù第四声(护),武汉等地的俗语,一般指糊里糊涂的小孩子。
老幺:小弟弟。
扯野棉花:说话跑题,不说正经话。
嘀嘀嗒:嘀嘀,读音dīdī第一声(弟弟),吹牛的意思。
尖板眼:与众不同的行为。
下猪娃:酒醉后呕吐。
挑土
牌打三圈不见胡,身边忽听小儿呼。
家邻隔壁凭方便,姨妹前来替姐夫。
[解题]
挑土,意为暂时代替他人做某件事,词意来自于打麻将。因打麻将又称“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暂时替代打几把,就好像帮人挑土一样。后扩大到司机替班以及暂时帮别人干活。
生活百态,尽在其中;诙谐风趣,令人捧腹。
最初的文人竹枝词,其实就是具有民歌风格的诗,尚不具备民俗学意义。宋元以后,尤其是清代,竹枝词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各种地方性竹枝词。这类竹枝词记录了各地风俗民情,山川名胜等,写法上则诗与注并重,诗、注相得益彰,这些都成了民俗学难得的好资料;同样,竹枝词也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一类竹枝词才是中华竹枝词的主流,也是我们今天应该传承和挖掘的宝库。张少林积极创作、研究民俗风情类竹枝词,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当代竹枝词创作和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张少林的竹枝词创作的第二个看点是反腐倡廉竹枝词。
首先,主题和题材抓住时代关注的热点:反腐与治庸。张少林的反腐倡廉竹枝词集中在两组《新编竹枝词》之中,数量并不多,但分量却不轻。身为一级政府的官员,他长年累月亲历亲见、耳闻目睹,比一般人更感切肤之痛,所写的诗歌画虎画骨,入木三分,绝无隔靴搔痒之憾。十几首竹枝词,对官场进行深度扫描,其间贪污腐化、卖官鬻爵、官商勾结、营私舞弊,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堪称一部当代版的《官场现形记》。例如:“剪彩开工闹破天,红包在手似从前。年年都有新规划,处处深坑谁个填。”这首竹枝词前三句说现象,剪彩拿红包,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妙就妙在最后一问。“深坑谁个填”,问得深刻,问得沉重,直抵核心本质,揭示出现象背后的危机及自己心中的忧虑。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读懂作者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与嫉恶如仇的正义感。
又如:“昨日台前讲创优,今朝却是狱中囚。阴阳两面藏机巧,做者无羞看者羞。”这首诗讽刺那些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的下台的罪人,揭露其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两面派本质。“做者无羞看者羞”,用对比修辞表现这些人毫无廉耻可言,修辞不过是手段,文字的深刻缘于思想的深刻。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少林继承了古代诗人(包括清朝嘉道年间叶调元等人)的优秀传统。他敢于直面人生、干预社会,富于批判和针砭的色彩,其旨不在愤世,更不是骂人,而是一片婆心,寓惩戒于歌谣,可当劝世之文来阅读。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如:“贪心一对腐成双,失足夫妻进铁窗。后有儿孙前有老,精神重负叫谁扛。”让一对贪腐夫妻现身说法,以他们的自食恶果来警醒他人,其效果,应该不亚于把干部们带到监狱去参观吧。
其次,张少林的竹枝词,有明确的讽喻性,诙谐幽默又略带辛辣。诙谐是竹枝词的语言特点,用作讽喻的竹枝词就更得加些许辣味,如叶调元所谓“托诸嬉笑怒骂”,“有警人之志,无讥世之心,旨总归于无邪,语不嫌其有累”。
如《新编又十首》中的三首:
研讨会
小车一路悄兮兮,咪发哆来全到齐。
说是来开研讨会,硬条一色吊幺鸡。
招商
辛苦招商天下游,东欧走遍又非洲。
请回海外一豪富,不懂洋文会点头。
门客新道
鱼车依旧领新潮,平步青云另有招。
任你再弹长铗断,不如阿堵与阿娇。
《研讨会》“咪发哆来”已见诙谐,“硬条一色吊幺鸡”更纯是“麻将语”入诗,读到此,谁都要发出会心的一笑,原来“研讨会”竟是这玩意儿。此正所谓绵里藏针,柔中带刺。
《招商》一首用字特别经济,只“会点头”三字,便把人物“不学无术”者剥得体无完肤。“点头”谁不会,强调一个“会”字,足见此昏官大老爷,已经昏聩到何种地步,这令人想起宋代杜浚的一首竹枝词:“马上谁家白面郎,如何衣锦不还乡。点金扇底鸟纱帽,归去听人讲报章。”某些国家公务员和封建王朝的昏官,何其相似乃尔,真不知道这是喜剧还是悲剧。
到《门客新招》,作者又出新招,28个字,一连用了三个典故。“鱼车”和“长铗”、“阿堵”、“阿娇”。叶调元称自己“掌故无多,有愧都三亰两,肤言不免,窃比白俗元轻”。他的《汉口竹枝词》的确很少用典,然而并非绝无:“花梦模糊蝴蝶乱,阮郎误认作刘郎”,“写出柔肠真寸断,不须别恨赋江淹”都是用典的范例。由此可见,只要不刻意,不生涩,有助于意思的表达,就不必视为獭祭。几个典故生动反映金钱、美女已是卑鄙者畅通无阻的门票。
姜辣嘴,蒜辣心,如果说前两首是姜和蒜的话,第三首就是辣的令人流眼泪的芥末。笔端藏颎,古人比之剑锋,与叶氏同时代的人评价叶调元说:“腕底有言皆妙谛,眼前无字不传神。”“忽笑忽讪锋似剑,是诗是史笔如椽。”把这些评语借来评价张少林的《新编竹枝词》,我们以为并非过誉,无论是思想高度,还是艺术水准,它们都堪称上品。
这正是:
情有独钟歌未停,长江民俗叶青青。
竹枝带刺利如剑,不是清官不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