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荷花

严廷中《百字令残荷》咏荷花诗赏析

《荷花·百字令残荷》咏荷花诗鉴赏

严廷中

潘妃步后,谁留下、一朵断肠颜色?昨夜轻雷今夜雨,无复旧时明月。粉脸翻红,新衣褪绿,憔悴真难必。芳魂何处?归来应感畴昔。徘徊池上阑干,爱花心事,心事花应识。颜太娇红都薄命,谁为红颜怜惜?如此韶华,也能结子,苦味偏堆积!埋香人去,淡烟一缕凝碧。

词牌《百字令》是《念奴娇》的别名。

这是一首惜花词。作者通过对残荷的描写、惋惜和感伤,抒发了自己郁闷、痛苦的心情。

作品头三句说,潘妃不在了,是谁把这将败未败的残荷留在了人间,让人望而断肠呢? 潘妃,南齐东昏侯的妃子,曾在凿金为莲的地面走过。梁武帝破齐时潘妃自缢。因其很不幸,且与莲花曾有过某种联系,故词首以此为兴。“断肠颜色”,点明了题意,暗示了“残”字。这三句,使全词在一开首便笼上了一层幽暗的色彩,为全词奠定了凄婉、忧伤的基调。接下两句写大自然的无情,雷雨的摧残,使往昔浩月当空、荷花娇妍的优美景色消失了。“旧时明月”:往昔的荷塘月色。这两句既表达了一种怀念过去的情怀,同时又交代了赏花时间——雨夜。一般人赏花多在白天,而词人却偏挑雨夜,而所赏之花又是将败的残花,夜雨中赏残花,愁绪更浓,真让人感到“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下面三句是对残荷的正面描绘。池塘中,一朵残荷孤苦伶仃地听任风吹雨打。粉红色的脸庞失却了以往的艳丽,田田荷叶也褪了新绿,瘦弱萎靡,摇摇欲坠。这里用一个“翻”字、一个“褪”字将花拟人化,表现了荷花由盛而衰的过程,仿佛它是个令人赞叹的美女,一夜之间憔悴损,叫人惋惜不已。这三句,极写了一个“残”字。面对如此惨状,赏花人柔肠寸断,在心里深深呼唤道:昔日娇美的容颜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归来吧,此情此景定会让你触景生情、感慨逝去的一切的。“旧时”、“畴昔”仅在上片中就重复提到,可见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之深。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池中残荷,下片转入抒发由观荷而产生的感怀。前三句承上启下。上片中所观之荷激起了赏花人的思想涟漪,使他心潮难平。他久久凝望着池中“断肠颜色”,不忍离去。“池上阑干”,交代了观花地点,让读者明白词中所咏为实有的残荷,而非潘妃步后地上的金莲花。“徘徊”,反映了赏花人的思想波澜。“爱花心事”则是徘徊的原因。赏花人为何对残荷动情,又为何因荷残而如此忧伤呢?这一切,想必池中花能知吧。下面五句写花应识的“心事”。上片对残荷的描绘、感慨,已蓄积了盈盈愁情,至下片四、五句,赏花人又发出一声愤怒的诘问:“颜太娇红都薄命,谁为红颜怜惜?”这两句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它使上片中的怜惜、哀愁在此达到了高潮,并使全词充溢着一种不平、怨愤之情。“如此韶华”三句说,荷花也曾有过美妙的年华,亭亭玉立、鲜艳夺目,观者无不赞叹,待结出粒粒莲子时,美姿早已不见.你和红颜女子一样,命运都苦不堪言。这里的“堆积”二字用得极妙。“苦味”本无形,如何堆积? 这里却偏用有形附无形,极言其苦,感情色彩强烈,更见作者怨愤之深、惜之深。末两句说,潘妃作古了,残荷凋谢了,他们犹如一缕淡烟,终将化为乌有,只有眼前这碧绿的池水不会消失,仍凝聚在那里。这两句透出慨叹“物是人非”、“人去物留”的感伤情调。

本词题为“残荷”,但词中正面描绘之笔并不多,“醉翁之意不在酒”,咏物寄情而已。作者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残荷以人的容貌、感情,将它的命运与潘妃红颜相连,并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渗透进词的字里行间。词中常见“轻轻姿质淡娟娟”之类的赞美,而本词却只咏其“粉脸翻红,新衣褪绿”的“断肠颜色”;诗词中常见“小荷刚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之类生机盎然的生动画面,而本词却只描绘“憔悴真难必”的凄凉景象。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然。作品中虽无一处提及作者的身世、遭遇,但从全词的基调、色彩中不难看出,残荷,潘妃与作者本人在命运上有着某种共同之处。作者对残荷动情,是因为他们同病相怜;作者惜花,其实也是自怜自惜,渲泄自己胸中的郁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