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海棠

苏轼《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蜀中有名花,亦出名人。名花,海棠也;名人,北宋大文豪苏轼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脍炙人口的《海棠》诗,可说是名人咏名花,相得益彰。

海棠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诗经·木瓜》篇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木瓜,就是贴梗海棠的果实。可见海棠花早在春秋时已开始栽培。唐代的西蜀海棠花名冠天下,唐人薛能有诗:“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宋人杨万里则赞赏垂丝海棠可与蜀海棠争雄:“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大诗人杜甫入蜀,未咏海棠,深为诗家所惑。唐人郑谷为之嗟叹:“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宋人王禹偁则考证云:“杜甫避地蜀中,未尝有一诗及海棠,以其生母名海棠也。”杜母名字是否为海棠,至今未详。清代戏曲家李笠翁则说,尽管杜甫不咏海棠,海棠却有情于杜氏。兰溪有杜氏人家,种的海棠格外秀媚,因此写诗传扬其事:“此花不比别花来,题破东君着意培。不怪少陵无赠句,多情偏向杜家开。”

杜少陵虽未有海棠诗,苏东坡则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东坡之诗,妙在别开生面,不落窠臼。用“袅袅”形容东风,使视之无形的风变成鲜明的物象,在人们的眼前展示春色渐浓的画面。接下一句,为什么不用“春光”而用“崇光”,这正是诗人用字之妙,以“崇”字点出春光在不断地增长。不直接写海棠花的婥约风姿,而从“香雾空蒙”中隐约衬出花容。然后,笔力疾转,点出赏花时间已是“月转廊”的夜里。后两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形象地把夜间赏花惜花的心情举止和盘托出,深夜犹赏花,更是红海棠之可贵。全诗重点在后两句,但由于首句点题新异,第二句又承上启下,造句凝练,使全诗浑然一体。苏轼另有咏海棠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诗虽艳丽,但远不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给人无穷回味。南宋诗人陆游也有海棠诗:“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其情虽痴,但读来有暴筋露骨之嫌,意境之优美,远逊苏诗。

海棠之风韵,古人笔下记载甚详。宋人沈立撰《海棠记》:“海棠根色黄而盘劲,木坚而多节,外白而中赤,其枝柔密而修畅,其叶缥绿色,小者浅紫色,其香清酷,不兰不麝。”陈思在《海棠谱序》云:“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注意焉。独海棠一种,丰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之下。”清人刘灏在《广群芳谱》评定海棠花:“翛然出尘,俯视众芳,有超群绝类之势。”陈、刘二人对海棠的评价,未免揄扬过高,或许是出于偏爱吧。

海棠花色娇艳,果子玲珑,其枝干紫褐,苍劲古朴,故与花果相映成趣。常见的海棠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等。西府海棠姿容潇洒,且有富态;垂丝海棠群葩倒悬,似少女含羞掩面之状。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则铁杆虬枝,为盆景之佳品。另有倭海棠,乃日本名花,株丛矮小,花色甚媚,也宜于盆栽,今已在我国栽培成风。

苏轼多才多艺,不仅是中国文坛上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而且在音乐、绘画上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文气势磅礴,笔力雄健,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前人论及东坡诗词,皆称其风格豪放,为南宋豪放派词的先驱;其实,东坡亦时有委婉之作,象这首《海棠》诗就读来明丽动人。 在艺术处理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