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少年穷,谁没有落魄的那几年

莫欺少年穷,谁没有落魄的那几年

谁都有一穷二白、被人鄙视、被人看不起、不敢询问喜欢东西的价格、不敢正脸瞧服务员鄙夷的眼光的时候。谁都有过年少落魄,这才是人生。

可是请你记住,用心底梦想的声音,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坚持,即使是替补,也能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星。

01

大学毕业前夕在广告公司做Copy的时候,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案,“年轻人,都需要点儿吃着肉夹馍,梦着宝马车的闯劲儿!”

可喊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时,我的确很穷,穷到不敢每星期早上吃肉夹馍,穷到中午和同事一起去楼下吃饭,只敢点最便宜没有任何荤腥的面,然后到了下午饿得肚子咕咕叫。

那一年圣诞节,我陪朋友去西单逛街买衣服。她是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姑娘,进去没过一会儿就大包小包买了一堆,我胆怯地在店门口站着,心心念念地盯着一件挂在模特身上漂亮的衣服不敢问价,服务员不时朝我投来异样的眼光。

在朋友的怂恿下,我收起对于价钱的恐惧和不自信,怯生生地请求店员帮我取下模特身上的那件衣服。谁知,她并没有按我的请求去做,而是丢出来一句刺耳的话,“这件衣服打完折也要一千多……”随后用令人不太舒服的眼光看着我,潜台词是,你还要继续试吗?

没错,当时的我挺怂的。用一肚子的情绪挤出来个“哦”字,然后默默地走掉了。出来后,朋友问我衣服怎么样?为什么没有买?

我苦笑地挤出来一句:“不太适合我。”天知道当时我有多喜欢那件衣服。

生活好幽默,几年后,我去那家店给家人买礼物,我看中一款衣服,在询问了面料和价格、折腾了半天后才刷卡买下了它,店员却很配合,一路笑脸,没有任何抱怨。走出来我在想,可能因为我看上去,不再是过去那样一个不敢问价的学生样了吧。可是,谁又不是从那个时候过来得呢?

02

来北京这七年,我换过六次住所。我曾不断地想,如果有一天我要出租我的房子,而租我房子的碰巧是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那么我一定会以比市场价更低一些的价格租给他。

因为我也有过那样一段面对高额的租金无能为力的时候。但庆幸的是,在我无法承担高额的租金被迫搬出来时,有一个人选择了接纳那时候的我。

她是我第二所住房的房东,是一个女强人,在北京做生意的深圳人,在北京有多套房产,她身上有着太多成功人士所拥有的标签和名头。但这些我都不在乎,她对我而言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她竟然选择主动给我降低租金,并且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给我。

面对一个一穷二白的大学生,一个人选择用涨价把我撵了出去,而另一个人却选择降低租金全然接纳我。

后来我和这个房东姐姐成为很要好的朋友,时而在业务上还有不少合作,多年后我问她为什么要照顾我,她回答说:“莫欺少年穷,大家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过几年,你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而事实证明,她说的是对的。

03

朋友Florida是我身边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年纪轻轻已经在北京有三套房产了。当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贷款买第三套房子的时候,她已经准备筹划去异地看看有无合适的楼盘。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吃烧烤,那家餐馆的食材非常正宗,羊肉都是从草原批量运送过来的。席间餐厅服务员和一桌顾客发生了争执,大概意思是,这桌客人使用的优惠券已经过期,他们必须按照原价支付,但商家并未及时将过期的优惠券撤出。

我顺势看了一下那桌客人,是一桌年轻人,学生模样,桌上摆着蛋糕,还有一些他们自己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着“苟富贵,莫相忘”,像是在给其中一个人践行。

面临这突如其来的差价,那一桌年轻人顿时都有些为难,他们像是没带足够的钱出来。毕竟这件事情不能完全怪他们,商家不把无效的消费券撤销下去,确实是商家的过失。可商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不断地用一些刺耳的话数落这帮学生,什么“没钱就别出来摆阔装大爷……”

我本以为一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Florida会继续吃她的羊腿不予以理睬,结果没想到她“啪”一声放下羊腿,顺手拿起餐巾纸把嘴一擦,走到店员面前甩了句:“吼什么吼,你们涉嫌误导消费者消费还在这里装大爷,谁没穷过似的。”说完,从兜里拿出钱包,帅气地冲刚才还一脸凶相的服务员说:“差多少,我出!”

服务员的态度这才360°大转弯,低头哈腰地接过Florida递过去的钞票。

回来之后,Florida埋着头继续啃她的羊腿,好半天才抬起头跟我说:“你别看我现在日子过得挺滋润的,我小时候,家里穷得连肉都吃不起,衣服裤子上都是补丁,甚至到读高中那会儿都是这样的生活状况。以前我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他们嫌弃我们家穷,每次吃饭的时候都用冷言冷语挖苦我,我懂那种感觉,不好受,可谁知道几年后、几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说是吧……”

谁都有过年少落魄,这才是人生。如果你眼下很穷,那么你应该采取的措施,不是自怜自艾,坦荡地接受自己很穷的事实,而是需要想尽办法,摆脱贫穷。穷并不怕,可怕的是内心默许纵容自己一直穷下去。

04

前两天,编辑找我,说我筹备投给新书的稿子里面有篇文章太私人化,建议我换一些跟读者更相关的素材。

比如?我尝试知道细节。

“文中的这个姑娘,以前经历如此多的坎坷,背着几斤重的书包跨越整个北京城去教课,而现在穿着高质感的羊毛大衣,气定神闲地坐着喝咖啡……这些内容所呈现的状态离读者太远了。”

听后我笑了笑对他说:“你可知道,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穷得连吃饭都捉襟见肘,甚至穷得躲过收牛奶钱的人。每当看到我文中描述的那样的姑娘出现时,我心潮澎湃,动力倍增,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种精神牙祭一样鞭策和慰藉着我,在我迷茫、颓废、不知所措、想退回成仓鼠时,给我受用地一击。她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她们,而是一个穷小孩对于一种好的生活状态的渴望……这样说,你还会觉得跟读者没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