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训俭示康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涑水乡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

司马光一生崇尚节俭,从不讲究吃穿,穿的衣服只要能御寒就可以,吃的东西只要能充饥就足够了。但是他却很干净,从来不穿脏衣服出去。他常常教育儿子说,在吃穿上一定不要太奢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性,他曾经以家书的形式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靡,极力提倡节俭朴实。他提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为耻,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说,近几年,社会风气不好,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为了酬宾会友,经常是几个月聚集在一起,大操大办酒席。他非常痛恶这种糜烂陋习。司马光在文中还赞扬了宋真宗、宋仁宗时李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援引张文节的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一定要勤俭持家,不要奢靡浪费。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危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借鉴。

司马光虽贵为宰相,但家中几乎没有积蓄。即使到了晚年,家境也并不富裕。有一首诗真实地描写了他俭朴的生活状况:“贫家不办构坚木,缚竹立架擎酴醾。风摇雨渍不耐久,未及三载俱离披。往来遂复废此径,举头碍冠行挂衣。呼奴改作岂得已,抽薪换旧折四篱。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司马光一生都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使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儿子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他告诉儿子在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这些都不是经国大事,实质上却是兴家繁国之基业。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了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后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妙语点睛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现在的节约正是为了以后长久的发展。司马光教子节俭正是对儿子道德的培养,德与俭,息息相关。这一点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警世良言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