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养决定人生的走向

俗话说:“人之成才,重在素质;素质形成,重在修养。”在当今社会,不是位置决定素质,而是素质决定位置。人不怕没位置,就怕没素质。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个人品德修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素质”一词原本是一个生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但现在我们所说的“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和能力,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教育水平,它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完善。

而“修养”一词原意是指是一个人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到了马克思时代,赋予了“修养”新的含义:在自我行事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这种教育和改造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个人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现在我们说的“修养”,从广义上是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术以及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从狭义上是指思想品德修养。

某喧闹的广场上,聊天的人、放风筝的人、照相的人、参观的人、穿行而过的人……熙熙攘攘。一会儿,几个农民工从广场上走过,迎面遇上一家三口,家长正教孩子在广场上学滑旱冰,而孩子冷不防挣脱父亲的手想自己试试。

由于用力过猛,孩子控制不住重心,径直向对面走来的一个农民工冲去,二人都跌倒了。好心的农民工吓坏了,赶紧去扶这个孩子。孩子爬起来歉意地朝农民工笑笑说:“叔叔,对不起啊。”这时,孩子的父亲赶过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农民工:“放开你的脏手,谁要你扶了?”然后扶着自己孩子问:“没事吧?”

当时广场上很多人在看着,很多人朝父亲投去不解的目光。

是的,现今我们生活水平较之以前大大地提高了,但一些国人的道德修养还有待提升。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直接折射出其个人品质的高下,真正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素质与提升生活水平同样重要。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会经历很多事,所以,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要不断教导孩子学做人、学做事,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好教养。

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在大约同一时间来到了同一家公司,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学历的不同。A是今年毕业的专科生,B是今年毕业的本科生,他们的专业都是国际贸易。两人分到了同一个部门,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工资待遇上的不同,公司规定,专科生比本科生在底薪上少500块钱,实习期过后会根据个人的表现确定二人最后的工资。

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马上就要过去了。A虽然是专科毕业,但是不管是在为人处世上还是在工作业绩上都表现非常出色。比如,看到地上有一张废纸,他会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去;再比如,公司里很多人抽完烟喜欢乱扔烟头,但他每次都会把烟头掐灭,然后放到烟灰缸里,假如身边没有烟灰缸,他会把烟头扔进最近的垃圾桶里……除了这些,不迟到早退、敬业工作是他对自己的要求,那时,他还要求自己每天微笑着对待自己的同事。

B虽然工作能力上不错,但是个人素质和修养和A比起来却相差甚远。比如,随手扔垃圾,桌上的东西常堆放无序,致使要找东西来半天找不着。

三个月试用期结束了,A和B的工资已经完全相同了。而一年以后,A晋升为部门主管,B还在原位置上没动。

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学历,但是在工作中升迁、涨薪靠的则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个人素质不是马上就能表现出来的,它是需要不断积累并且通过平时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个人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整体品质的表现,一个真正素质好的人身上会拥有很多闪光点。

在当今社会,人们早已意识到: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文化,有智商并不等于有智慧,有文凭也并不一定代表有水平,有学历更不等同于有实力。注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个人的整体素质,对做大事极有帮助。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努力培养素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