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正心所以化人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善良的“种子”,这“种子”包括爱心、同情心、仁慈心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向来讲究亲和友善、克己容人。毫无疑问,亲和友善地对待别人,克己容人,都是值得提倡的美德。但“仁者爱人”,其前提是坚持正义、善恶分明、有原则、有立场,人唯正心所以化人。

古人有句话:“能好人,能恶人。”即人要分清善恶、不助纣为虐。

那么,什么是“能好人,能恶人”呢?简单说,我们对一个人善良、美好的言行要充分肯定;对其缺点和不妥的言行则不能随便迁就和逢迎。即做人要爱憎分明,有原则,有立场,不能失去原则地去违心地讨好、迁就他人。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尹绰和赦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惯见风使舵,看主子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则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说话不拐弯”,直言直语。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路上,一只灰色的野兔蹿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说谁抓到野兔谁就会受到嘉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抓到后,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

尹绰对此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

赵简子不高兴地说:“抓到野兔的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命令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呢?”

尹绰说:“随从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如果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也不会那样做。”

赵简子听后,心里很不高兴。

又有一次,赵简子因前一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第二天已近晌午时,他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三个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拒绝了那位贤人的求见,使得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一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贤人前来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

一次,赵简子对手下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生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丁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会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跑来找赵简子,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该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是因为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这不是忠臣的表现。而我呢,总是注意您的为人处世及一举一动,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会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不好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再说了,缺点有什么可保护的呢?如果您的缺点越来越多,那又如何保持您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很受启发,他终于明白了,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地讨好他人,而是在发现他人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善;赵简子说,有这样的人做臣子,是他的福分。

“能好人,能恶人”,不是让我们摒弃善良和爱心,而是强调我们对他人应当有“原则”。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爱心的“分寸”,掌握好对他人善良的“度”,该有原则要有原则,不该有原则不能滥施原则,对他人宽,对己严,帮助他人改过迁善,对不正确表达立场,不盲从,不迁就。

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容易同情一些遭遇不幸的人,并为他们慷慨解囊,然而,这种“慷慨”有时并不会带来好的效果。对那些人来说,鼓励他们奋发上进,才是帮助的关键。否则,有些人会滋生强烈的依赖性,满足于接受“嗟来之食”的“寄生”生活。

人性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是一种美德,但不是盲目地“滥施”。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有原则、有底线不可忽略。

鲁迅先生对待好人、恶人的态度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雷锋对待好人、敌人的态度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冬天般冷酷无情。”这种善恶分明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不管为人还是处事,都应该奉行是非分明的原则。

在倡导民主和法制的今天,我们的道德水准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以善良之心友善地对待别人的同时,更要把握好分寸,尤其不要失去原则地讨好、迁就他人,要做到是非分明,这样有助于我们的社会形成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