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淡化利欲之心

宠辱不惊,淡化利欲之心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无奈,我们因为追求各种各样的目标,比如名誉、富贵、财富等等,常常忙得团团转,心灵也很难逍遥自在。就像风筝,想飞却总被一根绳子拴着。

有个人觉得自己整天忙得团团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有一天,他来到寺庙祈祷自己的梦想早日成真。烧完香后,他在禅院遇到了一位老禅者,于是向老禅师请教:“请问老师父,为什么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脱口而出。

听了老禅者的回答,他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此情景,便问道:“你怎么如此惊讶?”

“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好像知道我早上遇到的事。今天,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一棵树上。这头牛试图挣脱绳子到旁边的草地上去吃草,可是它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老师父您真是高僧,一语中的。”

老禅者摇摇头,微笑着说道:“你说的是事,我说的却是理。我说的不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而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这一理通百事啊!”

是啊,生活中的琐事总是在无形之中将我们牵绊着,有时候让我们步履维艰,有时候让我们裹足不前,有时候让我们觉得我们离曾经的梦想是那么遥远。就像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因为它始终被绳子牵着,因而失去了广阔的天空;就像一匹被缚住的骏马,再怎么烈也不能驰骋于辽阔的草原,因为它被绳子缚住了自由的脚步。名是绳,利是绳,欲也是绳,总之,生活中的诱惑与牵挂都是一根根“绳”。很多人在生活中总是会被许多烦恼与痛苦的“绳子”缠缚着,不得解脱;特别是被那些所谓的名利贪欲之绳牵缚着,忙得团团转。“人为事而转,皆因绳未断。”人一旦陷入名缰利锁中,就会杂念丛生。而人若能淡化利欲之心,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让心灵得到快乐。

相传,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的时候,与江对面金山寺的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天,苏东坡觉得自己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书童过江去将诗卷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禅师看完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便叫书童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却见上面写着“放屁”二字,不禁火冒三丈,立刻乘船过江去找禅师理论。就在船快要到达金山寺的时候,佛印禅师早早地就站在江边等着苏东坡了,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对于我的诗与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

佛印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道:“我骂你什么了啊?”于是,苏东坡将诗上批的“放屁”二字拿给禅师看。只见禅师顿时大笑道:“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罢,惭愧不已。

“八风吹不动”,原本是出家人追求的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其实人若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刻提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可以慢慢达到这种境界的。

故事里的苏东坡,很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反而留下了“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笑料。相比之下,大画家齐白石就颇有几分“八风吹不动”的功力,他给自己立了“七戒”:戒酒、戒烟、戒狂喜、戒悲愤、戒空想、戒懒惰、戒空度。当有人或出于偏见,或出于恶意,对他进行攻讦、对他妄加评论的时候,齐白石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人都是既食人间烟火,又有七情六欲,很难做到“八风吹不动”,很多人往往是遇顺境则狂喜,临逆境则苦闷,听到表扬时欢喜,听到批评时不满。人虽然力有不逮,难以企及“八风吹不动”的至高境界,但也需有“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渴求。退一步说,如果实在做不到“八风吹不动”,也要尽量做到宠辱不惊,喜不张狂,忧不失态,这样才能少几分浮躁,多一些祥和;少几分狂态,多一些淡然,平和愉悦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