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是人生的绊脚石

计较是人生的绊脚石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精神上的压力真大,心理上的负担真重。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感觉呢?原因不一而足,但其中有一点就是他们让攀比发展成了毒瘤,成了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绊脚石。在放大了的攀比中、长期的攀比中,他们早已忘记幸福为何物了,快乐为何物了。

攀比是人类的一种正常心理,偶有攀比,可促使人进步,争强好胜,但攀比不加控制,甚至盲目地攀比,不仅让人无法得到进步,甚至可发展成嫉妒等负面的东西。比如,爱攀比的人计较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项目,计较为什么老板夸赞别人永远多于自己;计较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月月得到的薪酬却比别人少;计较同事为什么比自己强,得了自己的好处却不来照顾自己……攀比既不能让人心胸豁达,又造成不能和别人平易相处的恶习。

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和别人比不如和自己比。桌子上有一堆苹果,人们并不在意这堆苹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单位有一摊子事,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干了多少。一个人即便有大智慧,如果有攀比恶习,大智慧也会变成小聪明。有人说,比较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是的,人只有拥有健康的“比较”心理,才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乐观地对待生活。

平和是战胜攀比的利器。平和的心能厚德载物,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平和的人不与人攀比,他们“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居轩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处林泉之下,须怀廊庙之经纶”。平和的心就像生命巨画中简单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就像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有着生命中令人回味无穷的蕴味。因此,天地间有幸福,于平和处得到,人生有“大疲惫”,只因互相攀比。

一个人指着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出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有个人很快辨出了真假。旁人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枝叶,凡有小虫眼儿的,一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

辨物如此,识人也一样。

人无完人,所以,不要斤斤计较苛求别人,求全责备是待人的大忌,对人对事过于斤斤计较,总将眼光盯着痛处,盯着黑暗,使自己看不到光明,也就不会感到他人的优点。

有一位女子婚后总感到不幸福,她用各种借口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父亲听完后连连摇头,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女儿:“你看,这是什么?”

女儿答道:“黑点。”

“你再仔细看看。”

女儿仍是回答:“还是黑点呀。”

父亲说:“难道除了黑点,你就没看见还有这么大一张白纸吗?别斤斤计较于这个黑点,好好看看这张白纸。”女儿点了点头,神情有些茫然。

回到家中,她仍然在想白纸与黑点的事情,后来她从中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天地很大,不能只盯着某一东西,斤斤计较了就会不幸福。

这名女子慢慢发现自己的丈夫有许许多多的优点,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感到不幸福是太斤斤计较的原因,并不是丈夫不好,而是自己的眼睛里,看到的只是丈夫的缺点,而看不到丈夫的优点。

所以,与其斤斤计较于生活中的“黑点”,不如好好在生活的“白纸”上寻找幸福。

还有一个佛教的小故事,说明了斤斤计较不快乐的道理:

有一天,一位法师到了某个地方,正要开门进去,却没有想到迎面撞进来了一位彪形大汉。由于这位大汉使的力气过猛,只听得“嘭”的一声,正巧碰到了法师的眼镜上,而眼镜又把法师的眼皮碰青了,然后掉在地上,镜片摔得粉碎。而这个满脸络腮胡撞人的大汉,却没有丝毫愧疚的表情,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法师并没有和那位大汉讲什么道理,而是以微笑来面对他的无理。大汉心里觉得挺奇怪,于是就问:“喂!法师,我把你的眼镜碰碎了,你为什么不生气?”

法师微微一笑说:“我为什么要生气呢?生气只会把事情闹大而已。如果我生气,和你斤斤计较,打斗动粗,仍然不能把事情化解,也不能使破碎的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瘀青立刻消失。所以我认为不值得和你斤斤计较。”

生活中常常困扰你的,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诸如攀比、计较之类的事。虽然出现的现象各种各样,但却能消耗一个人极大的精力。伏尔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是的,无论是攀比,还是斤斤计较,其付出的代价都巨大无比——失去朋友、真情、爱心、幸福……而一旦付出,再想拥有难上加难。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

所以,在我们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尽管攀比和计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然而,我们在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打开心胸,千万不要受此类事情的影响,让原本不错的心情变得消沉。人生短暂,攀比、斤斤计较都是在浪费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