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会让人钻牛角尖

为什么聪明会让人钻牛角尖

我们根本不了解自己,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很聪明,但是,这种世间聪明并不是智慧,世间的聪明无法反观内心,只有智慧才能反观内心。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因为聪明会让人钻牛角尖,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认为最优秀的阶段,但那是果实刚长出来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也一样,从小在良好的佛教教育环境里长大,别人又说你是什么大师的转世,有各种丰富的学识等等,就因为别人都说你是谁,你自己也就相信了,尤其到了二十五六岁时,开始飘飘然,搞不清楚自己是谁了。

这时候,需要经历一个磨难期,带你离开那个神圣的光环。就像我,离开了信徒,离开了寺庙,到了国外,马上就知道自己是谁了。只有一个答案,你就是你,现在就要靠你的双手、你的大脑,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很多时候,挫折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当你离开熟悉的环境,会有更多深层的思考,内心的果实开始慢慢成熟了。因为成熟了,才会开始低头、开始弯腰,这才是真正的果实累累,开始丰收的时候了。

基本上,自认为最优秀的阶段是最害人的,因为这时的傲慢会让我们看不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更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是我们走火入魔的开始。

“四十岁以前为今生而活,四十岁以后为来世而活”,人在二三十岁时的选择都是在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社会经验和争取名利的道路上。而等到四十岁时需要的是,要想想我们接着活的每一天到底有什么价值。

人到了四十岁左右,一般是人生积累的比较好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迷茫的时候,很多人面临着这种转型的困惑。这样的人不是没有财富,在别人看来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他们都具备。如何去转化这些财富,很多人都有困惑。

这些人中,有专家学者,有高级职业经理人。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他们只是聪明能干而没有智慧。他们迷茫,实际上还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对下一步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怎么处理,害怕去面对。以前二三十岁时一身是胆的状态没了,雄心霸气没了,被社会磨得差不多了,难得有了点成就,又怕失去名、失去利……

其实应该这样: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来做,哪怕失败了,但只要做得快乐就行了。

比如有人选择做慈善。如果这种付出让你觉得快乐,尽管花费了钱财,还要搭上时间、精力,也不会有怨言。我认识很多做慈善事业的人,虽然最后累得自己浑身是病了,但还是觉得很欣慰,很快乐。这是因为,他们选的生活和事业让他们觉得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是有价值的。

人在二三十岁时的选择都是在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社会经验和争取名利的道路上。而等到四十岁时需要选择的是,要想想我们接着活的每一天到底有什么价值——是做个行尸走肉为了一日三顿温饱呢,还是开着名车兜兜风旅游这样晃悠着过日子?或者是把自己所累积的财富拿来和别人分享从中得到满足呢?

其实,我们四十岁以后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有光亮。我们要燃烧自己,静静地享受照亮别人的感觉。当我们感到自己生命有这样的价值时,就不会有任何恐惧感。

为什么很多人讲“四十岁以前为今生而活,四十岁以后为来世而活”?所谓“为来世活”,并不代表说只是为了死亡以后活,而是让你在四十岁以后身体机能越来越差的时候珍惜生命,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

有智慧的爱心才是真正的爱心。

如果没有智慧,善良跟愚昧是同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