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方同步,博得好感——效仿效应

046 与对方同步,博得好感——效仿效应

“真漂亮”之类

想想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情景:去商场购物或去某展览会参观,你看上了一件物品,另一个人也看上了这件物品,你俩一同走近这件物品,一边看一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真漂亮”,就几秒钟,你俩便互生好感,颇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从哪儿来的?

“同步行为”

人与人之间这种表情或动作的一致被称之为“同步行为”。如果两人再对这件物品的质地、做工与价格看法一致,你肯定就有了路逢知己的感觉!可以说,两人志趣相投、相互欣赏产生了“同步行为”,反过来,“同步行为”又促进了彼此的内心交流,加深了彼此的好感与欣赏程度。

和谐度成正比

“同步行为”不仅仅存在于恋人之间,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普遍存在,比如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一般而言,同步行为的一致性与双方关系的和谐度成正比。在双方的会面中,如果两个人关系和谐、相互欣赏,那么他们的同步行为会很多、很细微。反之,同步行为则会很少。

作用好大

“同步行为”会使交谈在不经意间变得和谐愉快,从而促进双方相互间的好感。当下属显得拘谨时,上司可以做出与下属相应的形体动作或姿势以缓解下属的紧张情绪。同样,大人要想和孩子们合得来,只需做出与孩子们相同的举动便可。相互欣赏或心理状态类似,并能够充分进行“内心交流”的人,大多有效仿对方动作的倾向。

形体语言

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方式。两个人在某个瞬间所交流的信息量可达数千种,人们大多在无意中散发或接收着这些信息。都说美国人手势繁多,但其传统的通用手势也不到30种。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形体语言,掌握对方的形体语言就等于读懂了对方的内心,掌握了了解对方并能使之动心的钥匙。

“内心交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肢体动作是“内心交流”的一种方式。两人彼此把对方作为效仿的对象,应该是相互欣赏或有相同的心理状态,即双方的相互欣赏或看法一致诱发了他们的同步行为。换句话说,“同步行为”意味着双方思维方式和态度的相似或相通。

贵在坚持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不都是依靠坚持而取得胜利的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他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靠坚持而已,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也看不到这部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

读故事,懂心理——同步行为

请你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一下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约会场面:一对甜蜜的恋人坐在茶馆或者咖啡厅,悠闲地品尝着咖啡。他们的表情动作有什么特别吗?他们是否时不时地做着同一种表情或同一个动作,就像是镜子内外的人一样?如果一方用手摸摸头发,另一方也用手摸摸头发;一方跷起二郎腿,另一方也跟着跷腿;一方捂着嘴笑起来,另一方也跟着捂着嘴笑;一方举起了杯子,另一方也随之举杯……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很温馨、很浪漫,感觉这俩人关系亲密、相互爱慕、心心相通?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他俩的步调是如此的一致。

初次见面的过程中,如果你得不到回应,不妨故意制造一些“同步行为”,快速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比如,对方翻阅文件,你也翻阅文件;对方脱下外套,你也脱下外套;对方将视线投向窗外,你也掉头欣赏窗外景色;对方感兴趣地看什么,你也对同样的东西表示关注。如此反复几次,自然会引发对方的好感,缓和矛盾,使对方乐于接受你的意见,满足你的请求。不过,在效仿对方的举止时,要注意不露痕迹,否则,让人误认为你是在故意取笑他或讨好他,反而坏事。

同步行为,会让你们彼此欣赏;掌握对方的形体语言就等于读懂了对方的内心;效仿对方,可以迅速博得他的好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人为地制造“同步行为”,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让双方的交谈在不经意间变得和谐愉快。对初见的陌生人适度而巧妙的效仿,会让对方从潜意识里感到你对他的肯定,从而获得对方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