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思维
节俭与奢侈相对,是节约,不浪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的意思。
当今时代,我们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算是好了很多。很多人都爱追新求时髦,热衷新潮的东西:穿衣服要买名牌,一旦不想穿了,随手就扔掉;换手机、MP4等通常就是几个月的事;办生日聚会经常一大帮人到饭店、KTV等地方包房间,一次消费下来少则三五百,多的得几千元。
对此,有些奢侈浪费的人说:“花的是自己的钱,我的东西怎么处理又没有损害你的利益,关你什么事?何必要你来指手画脚。”“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儿粮食算什么?”
然而,据许多报纸杂志上介绍,即使是富裕的西方国家,也是很注重节俭的,从来都是富日子穷过,而我们呢,比起人家的富裕程度来,人均收入尚不值一提,却学会了穷日子富过。
其实,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节俭的思想,从一丝一缕做起。我把这种节约的思维意识,称为节俭思维。
[像“发条原理”一样节俭]
据说,在瑞士举办酒会招待各方来宾时,那些端着酒杯四处寒暄的瑞士客商,葡萄酒杯里装的都是啤酒。对此,一位瑞士客商解释说:巴塞尔人在商场应酬时都喝啤酒,在他们眼中喝葡萄酒很奢侈,有违清教徒传统;即便在家中也很少喝葡萄酒,葡萄酒比啤酒贵,他们不喜欢花太多钱在吃喝上。另外,瑞士人煮鸡蛋,习惯在平底锅里放一厘米深的水,等水沸腾了就关掉电源,利用余热将鸡蛋煮熟,这样可节约一半电费。家庭主妇喜欢买简装洗涤用品,回家后再灌进旧瓶;还会开车去邻国购买价格较为便宜的食品;还保持了修砌贮水池接雨水冲洗厕所的习惯。
瑞士人富而不侈,始终守住节俭的心态。几乎所有瑞士家庭都靠自己的勤奋创造财富,这样挣来的钱花的时候就不会讲排场、求奢华。节俭支出、居安思危,常为未来做好储备是他们的美德。
瑞士钟表的发明和创制都基于一个发明,那就是发条技术。发条能够收紧并储存能量,又能慢慢释放出来以推动运行装置和指针。我觉得节俭美德就好比这种能量,多年来积聚于瑞士民族之中,穷的时候那样,富裕了还一样,这是推动瑞士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瑞士人丝毫没有改变的传统主流道德观。
无独有偶,丰田公司从创业以来,坚持在卫生间的每个水箱内都放几块砖头。放砖头,也许人们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放几块砖是为了节俭,水箱中的砖头可以缓解水流速度,减少用水量。
水箱中放砖头,按我们的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气”。然而,这看似不起眼甚至会招致别人嘲笑的小事却显示了丰田公司成功的一大因素。
一个名贯中外的日本大财团对卫生间用水尚且如此重视,别的地方更不用说了。公司要求员工,用不着的电灯一定要立刻关掉,必须尽量用旧纸,开会要计算成本,甚至招待客户都不派专车。一个时时落实“节俭”精神的公司,业绩怎么能不蒸蒸日上?
最近,看了一篇短文《小气有理》,阅后颇有感慨。文中说:台湾台塑集团是台湾一家大型企业,但他们的经营理念却是“小气有理”。员工们的圆珠笔写不出字了,要用旧笔芯换新笔芯。这个企业可真够“小气”的了。文中还说:台湾作家王舜清写了一本《小气有理就是钱》,他认为,“小气”可以致富,“小气”并不庸俗,而是一种优雅。
加拿大渥太华有一份报纸,叫《吝啬家月报》,专门刊登为人们节俭过日子提供具体方法的文章。据说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也很大。创办者叫尼克森,他自己就是一位节俭专家,崇尚简约生活。尼克森认为,简约生活使人愉悦。吝啬不是没有面子的事,而是一种创造,一种美德。
我看到一个报道说:有两个单位恰巧同一天宴请客人,到市场采购,两个采购人员为争市场唯一的一只甲鱼,两位采购员进行了竞买,你50元,我100元,你100元,我200元,一只价格仅十几元的甲鱼,最后被一家以2000元的价格买走了。嗬!这家单位真“大气”。
据《大兴安岭日报》报道,呼玛县委、县政府现在使用的办公楼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办公设施陈旧。另据《人民网》报道,广东省一个贫困村斥资400万元建六层豪华办公楼,这个县与一个村子比也太“小气”了。
一个单位或部门,可以“抠”和“小气”的地方很多。例如:不搞豪华办公室装修、不追逐时髦的办公家具,小的地方如“长明灯”、“长流水”,办公用纸,等等。
在我们居家过日子当中,也有很多可以“抠”和“小气”的地方。随手关灯、照明瓦数低一点、节约用水、请客“打包”,时装更新慢一点,等等。
读后有智慧
节俭是一种美德。千百年来,我们的先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关于节俭的名言。孟子说:“恭者不侮人,俭者比夺人。”曹丕说:“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欧阳修说:“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陆游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冯梦龙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朱柏庐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毛泽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当然,我们讲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的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倡导艰苦创业的精神,办一切事情要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反对挥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