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失败,孩子才会坚强
据媒体报道,在某小学,有个女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喜欢帮助同学,人缘不错,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但有一次,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求她帮忙,让她帮忙作弊,谁料没有作过弊的她因为紧张过度被老师发现,最终被老师赶出考场。事后,她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最后羞愧地跳入长江自杀身亡。对这个女学生自杀事件,人们从各个角度在报纸上展开了大量讨论,谈的最多的还是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在学习方面,过分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使自己伤心很久,甚至出现厌学的倾向;在人际关系方面,害怕别人拒绝自己,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对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会感到束手无策,从而使自己心神不宁,学习退步;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一点点批评就会使他们离家、离校出走等,以上的种种都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一个人从挫折中恢复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要进入社会,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能勇敢、乐观地去战胜它,而有的人却显得懦弱、悲观,处处想逃避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压力。比如,考试不及格,竞赛不入围,升不了重点中学,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失足有过错的孩子,他们面对的问题更多。再加上父母不能正确地指导、对待他们,使得这些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有话不敢说,心里的郁积得不到舒展,久而久之,就给自己造成了强大的精神压力。
近年来,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现象逐渐增多。究其本源,也都是些成年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原因。但对孩子来说,这些压力却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负担,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如果孩子从前话很多,突然变得沉默起来,那可能遇到了问题,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帮助。
然而,这些问题,“病”在儿女,“根”在父母。一些父母一旦孩子犯点错,或者某些方面没做好,就严加训斥,孩子哪有经受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表面上看,这些孩子个性十足,其实内心里十分脆弱,就像剥离的蛋壳,稍一用力,就成了碎片。
事实上,作为父母,我们要认识到,允许孩子失败,孩子才有可能真正成长起来。对此,儿童教育心理学建议我们:
1.允许孩子慢一点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必要的应激和挫折,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
与其他孩子比较本无可厚非,可千万不要忘记对自己孩子的前后比较,更不要从你的视角来设想孩子的所见所闻,因为“你如果不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又怎么知道孩子看到的仅是成人的大腿呢?”要用成长的事实来鼓励孩子成长,慢一点不要紧,关键是每一步都要有孩子自己的汗水和思考。
2.正确面对孩子的挫折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一定要正确面对,千万不要反应过度。面对遭遇挫折的孩子,家长要避免做出任何消极否定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只会加重孩子的失败感。家长不妨改变一下方式,变消极否定为积极鼓励、加油。这样做,既在客观上承认了孩子的失败,又充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应为孩子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3.给孩子制定一个适度的发展目标
适度的期望是相信孩子的表现,能帮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否定你的孩子,而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有潜力去做一件事。此外,家长更要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适度的目标。同时,无论成败,都要给孩子一个客观的评价,孩子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该发扬什么优点、改正什么缺点等,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4.避免用语言、行动证明孩子的失败
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差,受挫能力普遍较低,这就要求家长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意志,培养他们敢于直面逆境的信心与毅力。要将孩子推上风口浪尖,让其经风雨历磨难,这对孩子克服软弱、形成刚毅的性格大有帮助。
5.孩子失败时,告诉孩子:“别怕,有爸妈在。”
家长要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事件和自己的心理,理出一条可行的,能够被孩子接受同时又不僭越事物正常规则的解决方案。一句“别怕,有爸妈在”支持你的孩子,会让你的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6.鼓励你的孩子多吐露心声
作为家长,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平时要多注意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并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地面对问题。这样,孩子往往比较容易听进去,进而愿意接纳你的建议,并学会正确面对成长中的挫败。
7.鼓励孩子,让他大胆尝试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无休止挑战”,也是多事多难的“漫长战役”,但只要有勇气,勇敢地向前冲,就能把这些挫折和阻力变成磨炼自己的动力。因为阻力可以使飞机飞上天空,阻力可以使帆船行驶得更快。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任何一个缺乏勇气的孩子,也就缺乏主动性和信心,并可能因此而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缺乏勇气是孩子成长和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从小就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帮助孩子树立勇气。
一个小男孩正专心致志地拼装玩具超人。当他把超人拼装好时,被一个大个子男孩一把抢去,他也被推倒在地。小男孩从地上爬起来,跑到妈妈面前哭诉。
原本妈妈应该去调查事情的真相,再严厉地批评大个子男孩一顿,然后安慰受伤的弱者,让抢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给他,并且道歉认错。
然而这位妈妈没有这么做,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对挨打的男孩说:“不要哭,你去把属于你的东西要回来。”
于是这个小男孩就跑上去夺回自己的玩具,还跟大个子男孩打了一架。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他最后胜利了,妈妈看到了小男孩拿回玩具时自信的笑容。
在生活中,家长往往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或者通过成人的干预,为孩子解决难题,但却忽略了孩子应该从小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信。家长们,不妨放手,像那位妈妈那样,仅仅是给孩子一句鼓励,让他自己要回属于他的东西,同时,注意让他使用正确的方式。
那么,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哪些事呢?
1.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法宝。胆怯退缩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怀疑,结果可能会由于心理紧张、拘谨,使得把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
因此,父母要教导孩子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应该为自己打气,相信自己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然后按照想法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
2.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
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孩子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您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节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让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3.鼓励孩子做一些不喜欢做甚至是不敢的事
也有些孩子总是屈从于他人,不敢鼓足勇气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事情都要敢于去尝试,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就会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从老习惯中摆脱出来。关键要看是否敢于尝试,是否能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
4.鼓励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父母要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这样只会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5.鼓励孩子表现自我
有了家长的肯定,如果再加上外人广泛的认可,孩子的自信心便会得到强化。带孩子走出小家,鼓励他迎着外人的目光勇敢地展示自己,这个过程可能较长,孩子的表现也会有反复,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妨先从孩子较为熟悉的环境入手,亲友聚会是个不错的选择,面对熟识的人孩子会比较放松。比如家长可以看准时机,轻声对孩子说:“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如果为外婆唱首歌,她一定特别高兴。”要注意的是,家长不一定非得当众大声宣布,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众人期盼的目光或是善意的笑声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家长不要再施加压力,给孩子个台阶下:“是不是今天没有准备好呀?那下次准备好时再唱吧。”同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面情绪,还可以给他一个微笑或拥抱,或找出别的理由对孩子进行肯定。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当孩子获得赞美,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时,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使孩子勇于继续尝试。也许孩子一时并不能像那些天性外向、开朗的孩子一样乐于表现,但只要他能学会勇敢地展示自己,就是在把握机会,积极进步。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也就不再胆怯了。
另外,我们家长需要注意,面对胆小、勇气不足的孩子,家长切忌与同龄孩子对比或者辱骂孩子,应该不失时机地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帮助并引导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尽可能避免孩子因胆怯所造成的心理紧张,以缓解孩子的胆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