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嘲笑孩子的偶像
“追星”行为是指青春期孩子过分崇拜、迷恋影视明星和歌星的行为,心理学家表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青春期孩子“追星”的心理是多方面的。
替代满足心理:在青春期,孩子的性意识日益发展,他们对异性的情感也日益丰富。这让他们开始幻想自己恋人的形象,不过,由于条件不成熟,渐渐地,他们把对异性的幻想转移到明星身上,以此获得满足。
从众心理:青春期是一个追逐时尚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追赶时髦。一旦时尚潮流袭来,他们就极力模仿,希望自己不落伍。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明星则是创造时尚、领军潮流的代表人物。
炫耀心理:一些孩子刻意模仿明星的作风,收集明星的资料,把这些作为与同龄孩子交谈时炫耀的资本,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一些对明星了解较多的孩子,他们在谈论这些的时候,往往会体验到一种自豪感、满足感,觉得自己有了面子,在同伴面前有了地位。
一位颇具智慧的母亲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孩子正在上初中,她很喜欢张学友,还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歌迷”团,支持心中的偶像。她房间的墙壁上贴满了张学友的海报,嘴里经常说的都是“张学友怎么了”,而且,回到家,还鼓动我和她爸爸为张学友投票。我觉得孩子追星太疯狂了,好像有点过头了,但是,我并没有责备孩子,而是想弄清楚她到底喜欢张学友哪里。
我开始跟孩子一起听张学友的歌,我对孩子说:“我也来听听,我孩子喜欢的歌手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孩子马上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我意识到他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我认真听了张学友的歌,唱功果然好,感情也很真挚。而且,我了解到张学友很早就出道了,不仅唱歌唱得好,演技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平时为人处世非常低调。我心中一动,可以引导孩子欣赏张学友的多才多艺。在我的引导下,孩子学习比过去更认真了。当然,为了能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我还积极为孩子买张学友演唱会的票,这样一来,孩子更信赖我了。而我也借机给孩子讲了许多关于追星的话题,渐渐地,她懂得了喜欢一个明星,需要看到明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对方仅仅是歌唱得比较好,那么,听听歌就好了。
案例中的母亲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了解孩子追星的过程中,她巧妙地通过明星的榜样作用,激励孩子成长进步。青春期的孩子追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然,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不成熟,容易盲目崇拜,行为情绪化,在追星的狂热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出现疯狂的行为。如此的追星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加以重视,积极引导,让孩子学会欣赏偶像的内在美。
中国教育家孙云晓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父母也一样,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引导,在追星方面更是如此。
小贴士
1.让孩子学习偶像的优点
“名人效应”产生的心理基础是孩子对明星的崇拜心理、移情心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巧妙利用名人效应,这可以解决不少难题。例如,你希望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但孩子却总是不听。那么,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喜欢的某某明星小时候就是这样”“你崇拜的偶像就是这样认为的”。孩子听了,往往会如父母所愿,自觉改掉坏习惯。
2.了解孩子喜欢的明星
喜欢娱乐是孩子的天性之一,孩子追星是一种理想的天真,同时,也是一种激情的盲目。如果看到孩子追星,就采取扔掉明星的CD、撕掉明星的相片等方式,非但不能让孩子回头,反而会酿成悲剧。父母只有了解孩子所喜欢的“明星”,才可以与孩子谈“明星”。而父母对“明星”的一些客观评价,对孩子的价值观往往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