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

在生活中,如果面对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你就会逐渐知道很多事情,并且对他产生一种好感;反之,如果面对一个喋喋不休的人,你就会觉得整天就像是和一只鸟待在一起,心里不自觉地想逃离。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少说话虽然有好处,但人既然在社会中,要与人交流,就应该说话。若要说话,就应该掌握“话少不如话巧”的技巧。我们在任何场合说话,都要言之有物,否则便应少说,要说则说自己经验过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衷心之话。那些自己无把握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恶言恶语不要说,伤感情的话不要说,造谣中伤的话不要说,粗言腐语不要说。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说话的量,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更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要夸夸其谈,滔滔不绝。

据说朱元璋当皇帝以后,想攀附他的昔日伙伴很多,其中一位来到朝廷之上对他说道:“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斗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没想到此人还算聪明,把话说得得体、含蓄,并没有让自己丢脸,于是心里很高兴,回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情形,心情很激动,立即重重封赏了这位老朋友。

得知那人得到封赏的消息,另一个当年有恩于朱元璋的伙伴心想,自己有恩于他,朱元璋应该会给自己更多的封赏。于是,他也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朱元璋同样很高兴地接见了他。正当朱元璋要宣布重重封赏他时,他不知是紧张还是高兴的原因,于是站起来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说道:“我主万岁!你还记得吗?那时候咱俩在一起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咱们就抢着吃,结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您只顾从地上捡豆子吃,一不小心红草根把您的喉咙卡了,还是我出的主意,叫您吞下一把青菜,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的……”

他还在继续说着,但这时朱元璋早已变了脸色,心想这人竟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出自己的丑,哭笑不得,又气又恼,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只有喝令道:“哪里来的疯子,来人,给我把他拖出去砍了!”

上面故事里的两个人,同样的条件,一个人因为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而升官发财;而另一位不会说话的人却因话太多,而又言语不当遭到灭顶之灾。可见,言多必败,话多不如话巧重要。

明武宗的时候,秦藩请求加封土地,而他所要求的那块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紧密关系到社稷民生,但是由于皇帝受人撺掇,已经表示同意了,于是皇帝命令大学士们起草一个加封的诏书。而梁文康奉命起草了这份诏书,聪明的梁文康为了劝说皇帝能够收回成命,他在诏书里把整个事情的利害关系说得相当清楚,他这样写道:

过去皇太祖曾诏令说:“这块土地不能封给藩王,不是吝啬,而是考虑到它的地广物丰,藩王得到后一定会多养士兵马匹,也一定会因为富庶而变得骄纵。如果这时候有奸人挑拨引诱,就会行为不轨,有害于国家。”现在藩王既然恳请得到了这块土地那么就加封给你吧。但是得到此地之后,不要在此地聚集奸人,也不要在此地多养士兵马匹,更不要听信坏人的唆使,图谋不轨,扰乱边境,危害国家,否则,到那时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了,请藩王在此事上慎之又慎,不要疏忽大意。

当皇上看到这份诏书就很忧虑,觉得还是不要把此地封给藩王为好。梁文康在这里巧妙地劝说了皇上不要把土地分封给藩王,从而阻止了土地的滥封。其实,在很多时候,与其喋喋不休地对别人进行劝说,还不如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尽心适当点拨。这就是“话多不如话巧”的道理。

1.既要说话,也要说得巧

既要说话,又要说得巧,这实在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最好能少说话,但是如果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那你就应该注意自己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辞、声音和姿势。

2.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

作为一个领导,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么说,都值得自身认真思考。无论你是探讨学问,还是接洽生意、交际应酬或者娱乐消遣,从你口里说出的话,都一定要有重点,要具体、生动,要做到言之有物,才能使听众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