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天下父母心》是什么意思

可疑天下父母心

不以自私之心对待孩子

父母心可爱,但也可疑

“可怜天下父母心”,寄托了多少期盼,多少还不了、还不完的父母之情。古往今来思亲之文字,浩如烟海,而寸草春晖之情,道不尽为人子者之衷肠。但当今为人父母者,在为子女之谋中,是否有不近人意、处置失当之处呢?

让子女成龙的心理可疑。计划生育是国策,“只生一个”是当今国策的重中之重。俗话说:“一笼鸡儿总有一只会叫的。”哪一只鸡儿呢?于是乎,天下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偏颇之处顿时凸显。尤其是经历过困难时期,经历过这样那样的“革命”或“运动”,上过山、下过乡、扛过枪、经过商的一批父母,自视为被耽误、延误的那一代人,更是把希望过多的、不适当地寄托在子女身上,把溺爱不适当地倾注给子女,其效果着实可疑。自己不行逼子女,寄希望于子女来改善家庭处境,让孩子来为自己报“一箭之仇”。这些心态,表现在富豪老板身上,也许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公务员、走仕途;而相对穷困的公务员,则多鼓励孩子去经商从商,指望有朝一日富从天降,了却自己终生未成的“百万富翁”之愿;一般的小民百姓则想,无论自己的孩子走仕途也好、从商也罢,只要能成为“人上人”,均符所愿。总之是望子成龙,甚至是逼子成龙。父母的苦心孤诣,有多少能为子女所理解?子女的成功与失败,又维系着多少家庭的希望与失望甚至是绝望?

为子女包揽一生,甚至为子女存上大把钞票更可疑。世上许多人,劳碌了一生,想着自己哪天终将死去,于是,总想在生时为子女存上十两八两金银财宝,以使子女在自己“百年之后”也能长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这欲“包揽一切”的错误心态支配下,不仅害了自己,更害了儿女。其甚者,有到三四十岁了,尚不能自理自立,甘当“啃老一族”。民间很早就有句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国人大多熟知此语,但真能实践者却又甚少。先贤有言:子能,存钱何益?子无能,存钱又何益?此确为至理名言。更荒唐者莫过世间那些极个别的贪官污吏,最终不只害了国家、社会,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孩子。这种事例,世上多多,当以为戒。

养儿防老亦可疑。养育儿女是为人类、为社会作贡献,是人类生生不息、繁衍至今的要诀,亦是做人的责任。若只是一股脑儿地想着养儿防老,不显得太自私了么?实际上,养儿也防不了老。孩子年轻时,也许刚刚找到工作,钱本不多,却要娶妻生子、要买房置业、要交朋结友、要应酬、沟通上下,需钱之处其实比老爸老妈还多。因此,尽管绝大多数儿孙是孝顺的,只可惜,由于太多的原因,儿孙有时确实是“有孝顺之心,无孝顺之力”。那为人父母的,如一味要求儿女“奉献”,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把孩子给逼急了:逼得亲情丧失,反目成仇,甚至“铤而走险”、“逼上梁山”,到那时候,岂不是后悔莫及?这就正如同《红楼梦》开篇那首《好了歌》中唱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此语虽过于偏激,但平心而论,说的也是实情。

父母奉献于儿女,儿女奉献于孙辈,人类因此生生不息。几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就是这么过来的。在此,再次奉劝天下父母:痴心无须太过,应当注重正确的目标与方法。否则,“可怜天下父母心”真就变成“可疑天下父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