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伪装,学会向他人倾诉内心的忧虑
有了烦恼、怒气,若不及时宣泄,必然会变成坏情绪,因此,当自己愤怒时,或者在坏情绪郁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地将那些不满的情绪宣泄出去。当然,宣泄情绪的方式有许多种,而向他人倾诉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必然构建了一定的人际关系,有我们的家人,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老师,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倾诉对象。倾诉内心的烦恼,他们会为自己分担一些坏情绪的愁绪。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面对他人谈论自己的事情却是讳莫如深,似乎伪装的面具就是坚强,无论自己多少烦恼,多么生气,也不愿向他人袒露,宁愿自己一个人死撑着。直到有一天因为闷气而爆发,朋友才惊讶:“原来她心中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不让自己被坏情绪所吞噬,女士们,学会倾诉吧,向自己的知己倾诉,他们会为你分担一些坏情绪的愁绪。
如果你了解了约瑟夫·普雷特博士的应用心理学理论,我想你就明白向人倾诉自己的烦恼有多大的作用了。
1930年,约瑟夫·普雷特博士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来波士顿医院求诊的女患者中,大部分人的身体完全没有什么毛病,不过在她身上确实出现一些症状:比如一个女患者的双手因关节炎而无法自由活动;另一个女患者好像患了胃癌,结果痛苦不堪;而其他那些女患者不是头疼,就是其他部分疼痛,且都是常年发作,或莫名的疼痛。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经过医学的全面检查之后,却发现这些病人生理上是完全正常的。
这该怎么办呢?难道这些病都是这些女人想象出来的?或者说,对应的治疗方法就是让这些病人将这件事忘记,那病就好了?当然不是,毕竟大部分的女人并不想患病,假如她们可以很轻松地将自己患病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那她们估计早就痊愈了,又何必来求诊呢?
普雷特博士决定自己开设“应用心理学”的实验班,希望可以帮助女患者治愈心理上的疾病。当普雷特博士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那些医学界的人士都抱着质疑的态度,然而结果是令人惊喜的。
其中,一位在实验班里待了九年的女士成功地治愈了自己的疾病。她刚开始来实验班上课的时候,她认为自己患了肾炎和心脏病,她每天都在忧虑、恐慌,有时甚至忽然失明。于是,她又每天担心自己的眼睛会瞎掉。就这样,她每天一直为自己担心、为家人担心,当时她真想一下子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因为加入到普雷特博士的实验班,她自信了,成为性格开朗、身体健康的女性,她懂得了忧虑对自己的坏处,也懂得如何消除内心的烦恼,可以说,她现在生活得非常幸福,尽管已经有了孙子,不过她看上去真的好像只有四十多岁。
在实验班中,有一个妇女本来有许多家务事的烦恼,当她刚开始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她看起来浑身非常紧张,全身紧绷得如同一根弹簧。不过,过了一阵子,她慢慢地平静下来了,身体也松弛了,到后来,她竟然可以露出微笑,说出自己心中的烦恼后,马上感觉到自己解脱了。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受工作或生活上的烦恼时,不妨寻找一个人聊聊天、诉诉苦。当然,我们所找的聊天对象并不是随便从大街上拉的一个人,而是寻找自己信任的人,这样才可以放心地将自己心中全部的苦水和牢骚说给对方听。当我们遭遇烦恼之后,我们可以寻找一个信任的人,与他约好一个时间聊天。当然,这个信任的人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心理医生,也可以是律师,我们可以对他说:“我希望你能给我出出主意,我现在遇到烦恼的事情了,我希望你能听我说说,然后给我出出主意。或许,你站在你的立场可以给我一些忠告,看到一些我自己不曾发现的问题。当然,即便你无法给我一些意见,只要你愿意听我诉苦,当我是情绪垃圾桶,我就非常感激了。”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长寿20年。”的确,向朋友倾诉内心的烦恼是排除坏情绪的有效办法。当女性朋友有不良情绪出现时,有可能会越想越愤怒,越想越伤心,这时,若是约个朋友,将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气尽情地倾诉一番,在朋友那里寻求支持和解答,就可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那些对于自己来说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朋友的劝解之下,便会茅塞顿开,这样,心中的忧虑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宣泄。对每一个深陷烦恼的女士来说,朋友的倾听和理解才是最好的安慰剂,向朋友倾诉,不仅使郁闷情绪得到消减,心灵得到沟通,而且,在倾诉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友谊,分享快乐。
所以,女士们,还等什么呢,如果感到忧虑和烦恼,不妨向身边的人诉说诉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