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陈鹤琴的“细节教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陈鹤琴的“细节教育”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共有七位子女,在他的教导下,几个孩子都先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陈鹤琴非常注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来教育子女,尤其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他曾在自己的著作《家庭教育》中提出十七条教育原则,其中指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他认为,“做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小孩的,可爱的方法很容易弄错。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状态,往往因为自己的成见,把孩子管束得像囚犯一样……”

对此,陈鹤琴指出,父母爱孩子的真正方法,就是照顾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比如:当孩子要自己吃饭时,父母就该让孩子学着自己吃,不要喂他,并且还要单独为孩子购置餐具,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当孩子要自己穿衣服时,父母不要打击孩子跃跃欲试的心情,更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孩子想穿哪件衣服、喜欢什么颜色和式样,只要穿着舒适,保暖适度,就要尊重孩子。

孩子睡觉时,也要让他睡在自己的小床上,不要总粘着父母。更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千万不要抱着孩子睡觉,这样孩子习以为常后,就不肯自己睡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除此之外,家里的一切生活用品,如门把手、脸盆、毛巾等,都应照顾到小孩子的使用习惯,并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做那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由父母代劳。

总之,父母在爱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爱的方法,尤其不能过分地溺爱孩子,这是错爱,最终只会害了孩子。爱孩子,就一定要明白爱的方法,这样才能把孩子养得好、教得好。

<<<家教家风感悟

作为著名的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被称为“东方的蒙台梭利”,因为他与蒙台梭利分别是20世纪东、西方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集大成者,且在很多教育理念上都有相似之处。

比如,蒙台梭利曾创办“儿童之家”,鼓励孩子们在“儿童之家”进行运动、做手工、照顾动植物等,而且课程安排也打破了一节课的时间规定,强调个人学习和个人活动,其宗旨就是培养孩子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而陈鹤琴在自己的教育著作中,也专门强调了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和个性等,并指出了父母替孩子做事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弊端等。

时至今日,不论是蒙台梭利还是陈鹤琴,他们在主张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教育理念仍然适用。对此,父母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停止事事包办,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现在孩子的致命弱点就是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因为父母过多的包办代替,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包办了,不许孩子动手参与。结果也让孩子养成了自私、懒惰、依赖、拖拉等毛病,独立能力低下。所以,从现在开始,父母不要再对孩子事事包办了,而应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该孩子自己吃饭的,就不要喂;该孩子自己穿衣的,就不要帮;该孩子自己学习的,就不要替;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更不要为他出头。只有父母学会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在自己动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才能逐渐培养起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2.为孩子创设一些体验生活的机会

要想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能力,就要从小鼓励孩子去体验生活,让孩子很早就明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幸福是靠奋斗争取的。同时,让孩子早日投入到生活当中,也能让他们尽快掌握独立的知识,锻炼生活本领。比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独自上街买东西;让孩子自己去参加各种展览;甚至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到离家较远的亲戚家作客。孩子在这些生活体验中,也能逐渐学会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还可以放手让孩子当一次家,让孩子来学着安排一家人的生活饮食起居等活动。如,早晨让孩子安排一家人的早饭,中午要去买菜,下午要打扫卫生,等等。在这样的体验中,也能很好地锻炼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让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家务劳动中得到提升。

3.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比如,在寒暑假时鼓励孩子去参加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培养生活自理、自主能力以及坚强的个性;或者鼓励孩子去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环保活动等。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孩子也可以逐渐学会如何照顾他人和自己,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