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治家之道

29.古人治家之道

传家二字:耕与读;防家二字:盗与奸;

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曾国藩信守俭朴家风,他的曾祖父制定治家信条八个字:“早、扫、考、室、书、蔬、猪、鱼。”意思是:一要早起,二要打扫清洁,三要诫修祭祀,四要善待亲邻,其余四字就是:读书、种菜、养猪、饲鱼。曾国藩为家人制定了一套尚俭课目,规定男子要“看、读、写、作”,女子要“秀、食、粗、细”,即织麻纺纱、烧茶煮饭、打扫房舍、缝制衣服等。

曾国藩幼承家训,对上一辈所定俭朴家规,信守不渝,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即使他官居极品,位至爵相,仍然保持节俭自守,并严勉家人保持寒素家风。他在给长子曾纪洋的信中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太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不论大家小家,仕农工商,俭苦守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不但要求家人信守俭朴,而且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传说他为官30年着布衣布袜,30岁时曾制青绒马褂一件,家居不轻着,唯遇庆贺及年节之时才穿上,故藏之30年,衣犹如新。他每日吃饭很简单,以一荤为主,有客人略有增加,被世人称为“一品”宰相。

曾国藩任总督,三弟任巡抚后,家中人口增多,旧居不够住,他的九弟就花3000串钱新建了一座新房舍,他知道后大怒,即写书指责九弟说:“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到病故时,仍住在两江总督旧居。

汉朝宣帝时期,疏广任太子太傅,任职数年后,却称病辞职还乡。他回家乡后,令人惊奇的是,每天叫家人供酒食,宴请家族及亲朋好友,和他们共享欢乐。人们都以为他是生活奢侈,他弟弟劝他说:“子孙希望爷爷稍微置一些家产,不然钱快用完了。”疏广严肃而语重心长地说:“难道我是个老糊涂,不知道为子孙设想吗?想到原来已有田地房产,可以让子孙加以辛勤劳动,也就是足以供给衣食,同一般人一样。现在如果增置产业,只能促使子孙懒惰。贤德而多财,则足以损害他们的志气;愚笨而多财,则足以增加他们的过错。”疏广这种观点和做法,其用意是极其深远的,颇值深思。

清朝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的女儿出嫁时,他在京城为女儿准备了一份嫁妆,装进箱子里捎回家来。女儿打开一看,见箱内空无一物,箱底工工整整地书写着一个大字—“勤”。女儿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这“一字嫁妆”从此成为女儿治家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