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尔·贝林——世界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埃米尔·贝林——世界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简介

诺贝尔得奖小简介

姓名: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AdolfvonBehring)

出生年代:1854年—1917

职称:医学家

国家:德国

个人情况: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发现白喉抗毒素。首次成功地用动物的免疫血清治疗白喉,为血清疗法的创始人之一。1874年入柏林腓特烈—威廉学院,187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按规定留在军中服役10年。1887年被派至波恩药理研究所深造。1889年服役期满後至柏林大学卫生研究所随R.科赫研究,与P.埃尔利希﹑梅契尼科夫等接触,这对其研究事业有很大影响。1895年他任马尔堡大学卫生学教授,并组建贝林研究所。1901年获首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7年3月31日,贝林获奖的16年后在德国玛尔堡去世。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成功的故事——坚持不懈

人类疾病可以防患于未然。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也正是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出生在当时普鲁士王国西普鲁士罗森堡县中的一个小村汉斯朵夫(今属波兰)的贝林一共有12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五。他的父亲是一位贫穷的乡村教师。由于他小时候就已经通过优秀的成绩显示出了他的天才,因此通过不同的奖学金他得以中学毕业。后来他考上了柏林医学院。

贝林在同学与老师的眼中,是个肯钻研的年轻人,所以在柏林医学院学习时他始终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当贝林从大学毕业时,普法战争打响了。贝林没有躲进实验室或开间诊所过清闲太平的日子,他知道枪弹横飞的战场上每天都有人受伤、流血。贝林毅然入伍做了军医。

战争结束后,贝林开始在柏林的柯赫卫生研究所当助手,在柯赫教授直接领导下从事细菌研究。当时这个研究所已蜚声世界,曾先后找出许多传染病的病原菌,如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他们还发现,这些病原菌会产生毒素,使得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出现种种病症,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

他在这里奠定了血清疗法的基础。他与北里柴三郎合作发现了破伤风抗毒素。从1891年开始他开始研究白喉的抗毒素,在这项工作中他获得了保罗·埃利赫的帮助。经过300次的试验,终于证明这种血清可以预防破伤风。这就告诉人们:得过破伤风的动物血清中有一种对抗破伤风毒素的“抗毒素”,贝林还发现,这种含有抗毒素的血清,只有在机体发病前或刚刚发病时立即注射才有效,一旦疾病已经形成,再注射就没有什么效用了,这在医学上叫做“免疫作用”,而不是治疗作用。

在德国医学学会上,贝林根据实验结果想出了“抗毒免疫”的新概念,阐述了以毒攻毒的原理。但新的东西往往不易被人很快接受,贝林在会上读着他与北里柴三郎合作的论文。发现会场上许多人都心不在焉,有的甚至打起了哈欠。他有点着急了,不得不放大了声音,以引起大家注意。

这时有一位学者站了起来,“先生,你们的这篇论文有点道理,不过,有些字眼没听说过嘛,不是故意挖苦两位,你们年纪轻轻,就在杜撰医学新名同”。哄堂大笑,贝林和北里柴三郎的脸都红了,在颇有些尴尬的气氛下,仍然坚持读完了论文。他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正确的东西经得起时间检验,并最终会为人们接受。他们还要“杜撰”医学新名词,因为他们要把危及千百万儿童生命的白喉攻下!

1891年,德国柏里格医院将要进行一次不寻常的实验治疗。说它不寻常,是贝林要将自己发明的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射给一个患白喉奄奄一息的病儿。如果治疗成功,病儿的生命不但可以挽救,科学也将出现奇迹——白喉再不是不治之症。

贝林非常激动,但也非常冷静;他缓缓地将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射进病儿的体内,注射后贝林全神贯注地观察,耐心地等待。病儿那颗被白喉毒素麻痹的心脏,跳动由弱而强,呆滞的眼睛又重新闪出生命的光辉!这一刻,贝林知道自己成功了!

于是,在科学出现了又一个奇迹——白喉再不是不治之症。血清免疫医学这一伟大的济世成就,拯救了人类,轰动了全世界!

1901年,为了表彰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疗,特别是运用血清治疗法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病症方面的功绩,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向他颁发了诺贝尔奖金。这是首次诺贝尔医学奖。

贝林为研究抗毒素,不怕讽刺,不怕失败,在实验室里以自己的毅力坚持度过了5000多个日日夜夜,终因劳累过度染上了当时属于绝症的肺结核病。但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教育启迪

他没有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倒,倘若他遇到困难不再坚持,也许至今仍没有血清疗法的出现。正如挖井人,若他再要坚持一下也许就可以找到井水,可若他失去了耐心,最终放弃,他只会得到终生的遗憾。

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的坚持就是下一次成就的开始;今天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运,失败也许正是成功最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