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劳特布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贡献者
保罗·劳特布尔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保罗·劳特布尔(PaulLauterber)
出生年代:1929年-
职称:科学家
国家:美国
个人情况:1951年获凯斯理工学院理学士,196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1963年1984年间,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此期间,他致力于核磁共振光谱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劳特布尔还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推广应用到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领域。1985年至今,他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保罗·劳特布尔成功的故事——抓住一点
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荣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保罗·劳特布尔在获奖后吐露自己的心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让他牵挂了1/4世纪。而有关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保罗·劳特布尔提供的是一个基本点子。
“只出了一个点子”只是劳特布尔的一种谦虚,从1971年的研究到1973年取得突破,从80年代初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问世到如今这项技术在全世界的初步普及,劳特布尔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么一个平凡的点子,正因为有了这个点子的提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问世及其许多可能应用就显而易见了。正是劳特布尔的这个点子使得医学诊断和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使得人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使得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劳特布尔说,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当时还是一个有趣而且全新的研究领域,如今已在全世界得到初步普及,成为最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之一。
劳特布尔还讲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核磁共振成像仪造福人类的同时,他和他的家人也深受益处。只不过,他曾接受的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的结果并不好。他接着说,“无论检查结果好与坏,我还是希望核磁共振成像仪应该给人最客观的检查结果。”
如今处于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有价值的点子远远胜过那些简单意义上的繁复劳动。然而,像劳特布尔一样提出这们的“点子”的又有几人?好点子是在智慧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奇葩,智慧的土壤又经过不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营养而成的。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每一次知识变革,都离不开一个人或一群人多年的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和不懈奋斗所成就,每一次进步都离不了那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点子”。
“点子”在生活中确实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看似简单的点子也许会让你重新鼓足生活的勇气,一个点子也许就是无尽的财富,这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对其很好的诠释。
想出一个点子看似简单,但如果是一个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点子,那这个点子的背后,是必定需要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那是一个人的一种不懈的追求,一种对思索的尊重,同时也需要一种很深的领悟力。
教育启迪
点子简单吗?它的背后往往蕴涵着的是丰厚的知识积淀,闪烁着的是多彩的智慧光芒。保罗·劳特布尔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个点子,才促使他走向了人生的成功。
抓住一点,就能使事情有所转机,可见这一个金点子的重量,可谁又知道这一个金点子的背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这正是丰厚的知识积淀出来的结晶。
任何发明,任何研究,也许都是一个观点,一个想法的结果,但我们都知道,没有知识的积累,是不会有那个金点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