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在起点不如赢得未来——浅谈“超前教育”现象的影响

胜在起点不如赢得未来

——浅谈“超前教育”现象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露瑶: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中共党员。曾担任教育科学学院辅导员助理兼校演讲协会组织部部长,曾获得叶圣陶奖学金,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第二课堂积极分子”、校演讲协会“优秀辩手”、“优秀部长”称号。

我们常常这样比喻生活,说“人生就像一条长长的跑道,自每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比赛的枪声就已经打响了,我们同时间赛跑,与他人竞技,奔向一切未知的未来”。对于“赛跑”这一概念,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对它的认识,都源于儿时的一个童话故事《龟兔赛跑》。敏捷的兔子与行动缓慢的乌龟一起比赛跑步,兔子本以为会轻松获胜,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来啊,当兔子在树下睡觉的时候,乌龟已经一步步地爬到终点了。纵使兔子领先于乌龟起跑,最后还是乌龟赢了。这个故事其实就折射了这样一个道理:起点与终点遥相呼应却没有必然的关系,在起点抢先一步并不意味着以后的历程都能一帆风顺,我倒认为胜在起点不如赢得终点!

可是家长们却往往有着这样一句口号“绝不能让我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都想着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们铺好路,让他们少走弯路,但换个角度试想一下这种做法与“兔子”又有什么分别呢?前一阵子火爆荧屏、引起极度热议的、关于孩子教育及成长问题的一众电视剧,如《小爸妈》《虎妈猫爸》等作品,就已经描述了我国目前早期儿童教育的最大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里面的故事情节就该为现在的家长们敲响警钟了。父母在孩子起跑线上给予的助力,不仅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更有可能使孩子们“伤”在起跑线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则是“超前教育”中一个具有明显年龄标志的具体现象,指幼儿教育的相关机构在教学内容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偏重于小学教育中相应知识的传授,例如:奥赛班、珠心算、第二语言等。伴随着“超前教育”现象应运而生的就是“兴趣班”“补课班”等课外辅导教学的“热潮”。此类现象在中国很普遍,并被大多数的孩子家长所采纳。在中国,幼儿园的孩子就把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学完了,还要上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殊不知,此兴趣非彼兴趣,真正的兴趣该是孩子由心底地想要学习某种知识的渴望,而不是父母口中的一技之长。

心理学上的精神分析学派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在6岁之前的生活就会决定他的人格、性格甚至是人生,因为6岁之后、在孩子的眼里就没有新鲜事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都寄托了长辈们全部的期待。由此想来,家长们之所以那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或许情有可原,若要深究其中的具体原因,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心理。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热切。现在的父母在社会焦虑的驱使下,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要有所作为,出人头地,总是会担心孩子会在竞争中失败,将来低人一等。由此就过分地关心孩子的知识学习与成绩,给孩子选好的幼儿园、好的老师,报名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特长培训,仿佛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了,就能比别人家孩子更聪明,也就能早日成龙成凤了。

2.“从众”的补习潮流。有些家长或许也明白该让孩子自主成长,可是当他们发现周围亲朋好友家的孩子都在学习舞蹈、奥数、绘画等补习班时,他们就会担心:别人家的孩子都学,我们孩子不学能行吗?一定会被其他孩子落下的。于是他们也只能很无奈地随波逐流了。

3.“弥补自身遗憾”的错误想法。当然也有少部分家长之所以让孩子去上各种才艺班,是为了让孩子替自己去实现或者承接自己的理想,他们将自己错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潜能与兴趣爱好,用自身的意念来规划孩子的起点与未来。

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善意的出发点也好,无奈之举也罢,这种“超前学习”的举动与疯狂课外班的行为都是违背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就拿小孩子写字举例吧,很多家长都会奇怪:为什么自己家小孩在用铅笔写字时,本子上的笔迹会有那么深的印痕,就像刻在本子上一样。那是因为5、6岁的孩子手腕处的骨骼还没有形成,仅仅是软骨组织远远不能够支撑写字所带来的负荷,他们所写的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全力,才能使他们控制好笔的运用。年龄尚小的幼儿并不知道怎样表达读书写字的力不从心,而家长也从未意识到这样做会给孩子的身体发育与习惯养成有怎样的危害。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过早地给予孩子关乎学业上的心理压力,就有可能使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产生裂痕,也会给孩子造成或大或小的心理阴影。严重地很可能让孩子产生“父母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爱自己的表现与学习”的消极想法,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是父母爱自己的条件,这样会逐步丧失孩子们的安全感与学习主动性,消极情绪严重的孩子会越来越排斥、厌恶学习。

如果家长们不能很好地了解到以上的那些危害,一直抱着“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继续采用提前催化的教育方式过度开发,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此“拔苗助长”就会使孩子们丧失对于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自主创造性以及先天优势。

都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从天而降的天使,在他们下凡之前,上帝伯伯一定会为他们准备专属的礼物”。作为家长,就应该学会协助孩子让他们自己拆开礼物,而不是强行替他们拆开,或者替他们丢弃这些天分。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清楚以下三点思想。

首先,对于童年时期的幼儿来说,家庭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完整的家庭、和睦的亲情、父母的陪伴与爱,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所带给孩子的重要启迪远远不是那些特长培训班、早教机构可以替代的。

其次,在孩子的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新鲜而美好的。家长不应该以“过来人”老道的目光看孩子崭新的未知人生,家长们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睁眼看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太阳可以是绿色的,苹果是方的,星星会说话,下雨天的时候车轱辘在唱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自然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倘若一个孩子在温暖、友爱、没有心理负担的环境下成长时,其内在的先天能力都会逐步地根据生长规律发挥出来,同样也会达到人格独立、智力正常、创造力强、身心健康的状态。

再者说,一个人在什么时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做符合他年龄与心理特征的事情。玩耍与游戏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就应该尊重这种天性。在童年时期,孩子的游戏本能应该受到满足,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突破。在玩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表现出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进而成了小朋友中的孩子王;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在音乐、舞蹈或者运动方面的优势,跑得快或者反应能力强等特点;还有一些孩子会在团体游戏中处于被动地位,较为内向的他们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仅仅是做一个旁观者或者追随者。此时,家长最该做的就是,做一个耐心的旁观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及时发现自家孩子的特长与不足,方便加以正确的引导。

孩子就像小草,需要自己去感受阳光雨露,就算长在悬崖峭壁,就算身压千斤巨石,也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破土而出。毕竟煮熟的种子是怎么也发不了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过度教育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对本身就具有的天赋都没有兴趣了,这样的做法岂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原本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领域的天才,家长们偏偏想要尽善尽美求全才,却不想阴差阳错产生了这么多平庸者。这才是最大的失误!

这场人生的跑赛,家长们只能帮得了一时,不能陪孩子们跑完全程。父母没有权利替孩子们决定以什么方式奔跑,要有什么样的梦想。在孩子逐梦的旅程中,父母、老师的角色不该是“灯塔”指引他们前行,而应该是船舱,当孩子疲惫时给他们留有一个温暖的地方休息。旅途中的惊涛骇浪与阴云密布都该让孩子们自己去面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不等同于梦想的路程,胜在起点,不如赢得未来!

☆教师点评:崔继红

家庭教育的理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守望者。在这个攀比之风日益盛行的时代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教育成了每一位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有的家长,不懂童蒙养正的传统教育规律,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各种课外班,只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些家长们都忘记了,人生是一场长跑,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并不会代表着一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读书志在圣贤,读书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在人生中从事什么工作,这是职业的选择,不是理想和志向。教育孩子在起点下功夫,“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这是儿童成才的根基,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这才是真正地为孩子着想,为他的未来着想。就像本文所说的那样:胜在起点不如赢得未来!

教师简介:崔继红,硕士,讲师,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