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忍的尺度

老实人的做人智慧

把握忍的尺度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要敢想敢争,办事要会忍,争和忍就好比人的两只手。

左手是争。我们生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天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竞争,工作上的、生活上的,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无时不有。工作中要争取好成绩,生活上要争取高品质。有争胜心被人看作是有出息、有上进心、有前途的人。

右手是忍。传统思想认为:和为贵,忍为高,小不忍则乱大谋。这都是教人学会忍耐的,有其一定的道理。生存于社会之中,免不了要与人交往、共事,一些小矛盾、小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看到主流,看到有利的一面。对于发生的一些矛盾、摩擦,应该予以包容。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处世的和谐。

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学会忍耐、忍让固然重要,但更要分清可忍与不可忍之事。不问缘由地一忍了之,无原则地一忍再忍,不是智者之举。若是没有了一定的度,只会使骄傲的人更骄傲,嚣张的人更嚣张,有时更会害人害己。所以,忍要有一定的尺度。

下不为例,事不过三。所谓“事不过三”,说的是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宽容和忍让,可以一次、两次,但绝不可以一让再让。忍让到一定份上,必须有所表示,使对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大度,从而不再继续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不识好歹的人,为所欲为,得寸进尺,把同事及其他人的忍让当成是好欺负,可以占便宜,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步步紧逼。对待这种人,在经过几次忍让之后,看清了其真面目,则不应再忍让下去,可以适当地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并通过正当的方式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可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然,这种晓之以厉害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正态度,这便是可以参照的一条原则。

对方得寸进尺时,不可再忍。有些人在侵犯别人的某种利益和权限之后,由于对方采取了忍的态度,使之得逞,从而刺激了其贪欲,以至于变本加厉。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这时,作为当事人,便不能继续保持一种忍的态度,而必须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考虑予以反击和抵抗。

忍无可忍时,就无须再忍。同行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同行总是设法搞些恶性竞争,以各种方式来挤总你。面对这样的同行就应该果断地予以回击!

总之,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忍让,一种迁就,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宜针锋相对。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是软弱,忍让不一定是无能。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但一定要记住,把握好这个“忍”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