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更爱哭

有分离焦虑的孩子更爱哭

细心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在八个月的时候,开始认识爸爸妈妈,也意识到自己与外部世界不是一体的。为此,当问起八个月的婴儿爸爸呢,他马上就会用眼睛寻找爸爸。这正意味着婴儿对于爸爸妈妈的依赖情绪已经产生。还有些宝宝在爸爸妈妈在场的时候,并不排斥陌生人,而一旦看不到爸爸妈妈,原本在陌生人怀抱里玩得很好的宝宝,马上就会大哭起来。原来,宝宝不能理解爸爸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而以为爸爸妈妈把自己抛弃了,所以产生了很深的恐惧感。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分离焦虑的症状也开始出现。八个月之后的婴儿很害怕和爸爸妈妈分离,为此以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两三岁前后,孩子简直成了父母的小尾巴,分离焦虑症状也更明显和强烈。那些被妈妈主要负责带大的孩子,更是一分一秒都不能离开妈妈。一旦视线里看不到妈妈,他们就会非常紧张和恐惧,也会本能的以哭泣的方式来吸引妈妈的关注。曾经有人提出,孩子一点儿也不认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对于襁褓中的婴儿来说,当陌生人抱起他们的时候,他们如果能够大声哭泣,就相当于在警示爸爸妈妈:我不安全啦!

3岁之后,孩子进入幼儿园小班开始学习,同时也面临分离焦虑的挑战。在此之前,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与妈妈在一起,从未分离过,所以他们对于妈妈的依恋更深。相比起妈妈与孩子的形影不离,爸爸主要负责挣钱养家,为此爸爸每天要离开去上班,并不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全。那么在把孩子送入幼儿园之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教会孩子接受分离,也让孩子知道自己只是暂时与妈妈分开,很快就会和妈妈在一起。明白这个道理,确定自己并不是被爸爸妈妈抛弃,孩子才会正确面对分离。

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的表现就会更加严重。因而在日常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这样在与父母短暂分开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父母很快就回来,也就不会因为分离焦虑而严重哭闹。当然,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一味地告诉孩子自己马上就回来,孩子也不会理解。那么父母就可以尝试着离开,然后在固定的时间回来。中间间隔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地拉长,从而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总而言之,分离焦虑是孩子面对分离的表现,也是正常的身心反应,父母无须对此感到过分焦虑,只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应对即可。

自从出生,丝丝就是妈妈一手带大的,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所以丝丝对于妈妈特别依恋,对于爸爸的感情则相对平淡。眼看丝丝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很担心,害怕丝丝不能离开妈妈。为此,妈妈决定帮助丝丝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为了让丝丝减轻对妈妈的依赖,妈妈特意把姥姥从老家接过来,让姥姥接手带养丝丝。妈妈则准备开始找工作。第一天,妈妈正在和丝丝告别,还没有离开呢,丝丝就哭得撕心裂肺。姥姥说:“要不明天再去找工作吧?”妈妈态度很坚决:“不行啊,必须现在就开始训练她,否则将来怎么去幼儿园啊!”走到楼下,妈妈对丝丝牵肠挂肚,似乎听到丝丝激烈的哭闹。好不容易挨过半小时,妈妈才给姥姥打电话询问丝丝的情况。听说丝丝哭得睡着了,妈妈心疼不已。次日,又到了妈妈离开家门的时刻,这次姥姥让妈妈趁着丝丝不注意的时候离开。然而,丝丝的表现并不好,反而哭了更长的时间,一直到妈妈两小时之后回家,丝丝的眼泪还没干,嗓子嘶哑严重。妈妈反思丝丝更为激烈的反应,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不告而别,才会让丝丝误以为妈妈不要她了,所以才哭得更加严重。

第三天,妈妈总算有了些经验,坚决不再听从姥姥的主意偷偷离开,而是对丝丝说:“丝丝,妈妈要去上班,过一会儿就回家。你和姥姥一起玩,等着妈妈回家,好不好?”丝丝的眼眶红了,但是有了前两天的经历,她似乎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所以情绪也相对理智。她哽咽着对妈妈说:“好吧!”听着丝丝勉为其难的“好吧”,妈妈松了口气。果然,这次丝丝只是掉了几滴眼泪,不再像以前那样歇斯底里了。这样一个星期之后,丝丝终于可以平静地面对妈妈离开了。

事例中,妈妈的做法是对的。如果在家庭这种熟悉的环境里,孩子都不能忍受妈妈离开,那么等到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分离焦虑症会更加严重,也会持续地哭泣。记得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说,有个孩子上幼儿园,整整哭了两个月。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早些进行分离训练,缓解孩子的焦虑状况,情况就会好得多。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没有分离经验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分离具体意味着什么,为此常常误以为分离就是彻底离开。所以爸爸妈妈首先要让孩子相信一点,那就是爸爸妈妈离开之后,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回来,回到孩子的身边。当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他们才会有安全感,也才能够接受与爸爸妈妈的短暂分离。当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非常强烈时,父母一定要有的放矢地缓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接受分离。

在给予孩子缓冲时间接受分离的同时,父母也要加大力度构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内心笃定。作为父母,既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唯有在父母的爱与关注中成长的孩子才有接纳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才会更加积极乐观,成为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