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吃了柠檬就说柠檬甜
伊索寓言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狐狸走过葡萄园,看着鲜美多汁的葡萄,不禁停住了脚步。饥肠辘辘的它,很想吃葡萄。可它试着往前跳,伸手够葡萄,却怎么都不成功。一连好几次,它都以失败告终。最后,狐狸放弃了,离开果园的时候,一边走一遍念叨:“这葡萄肯定是酸的,就算摘到了也没法吃。”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听到了狐狸的话,心想:“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又告诉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又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结果,猴子说:“我每天都吃这儿的葡萄,甜着呢!”说着,就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和狐狸一样的心态呢?比如,明明很想买一栋房子,买一辆车,却因资金不足无法实现,就安慰自己:“买房子还得背负贷款,买车还得保养,不买反倒省心,过得轻松呢!”没有找到男女朋友,在看到别人秀恩爱时,就安慰自己说:“一个人多好呀,自由自在。”这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究竟是什么心理呢?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论,即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形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
说白了,就是人类心理防卫功能的一种。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心理处于平衡状态中,但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求而不得的,此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为了重新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我们必须想办法去降低目标的诱惑性,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与酸葡萄心理对应的,还有一种甜柠檬心理,也就是对于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比如,买了一双鞋子,回来后觉得价格贵了,颜色也不如意,可跟别人说起的时候,还是会强调这是最流行的款式,质地精良,价格贵点也值得。再如,明明知道自己的男朋友有不少的缺点,平日里也对他不满,可在别人面前,还是要夸奖男朋友的优点。
其实,这两种心理就证实了,人们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满意或不好的事情,倾向于通过自我安慰,把事情造成的不愉快等消极影响减轻。通过这个定律,我们也会发现,对于同样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就不同,心情也会不一样。
任何事情都有消极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你想让自己开心的话,总能找到理由让自己开心;你要不想让自己开心,总有各种悲摧的东西跟你纠缠不清。所以说,快乐和不快乐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