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好的爱是孩子内心强有力的支持

足够好的爱是孩子内心强有力的支持

爱是孩子最好的支持,但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常常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爱孩子。而当自己的“爱”没有换来理想的结果时,父母就觉得特别委屈,认为孩子出了问题。其实,这是父母的问题,是父母不会爱,不懂爱,缺乏爱孩子的能力。错误的爱、不够好的爱不但没给孩子带来支持,反而有损他变得强大。

有个朋友向我抱怨,她很爱孩子,可是孩子的成长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在家里沉迷上网、看电视,宁愿看电视也不理他。而且说不得,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只要说他一句,他就顶撞得厉害。朋友觉得很委屈,感觉对孩子付出得也不少,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对这位朋友所说的“很爱孩子”持怀疑态度,我见过她是如何爱孩子的。有一次,她特意带孩子到郊外摘草莓,并邀请我们一起去。可我发现,我们陪孩子在一边摘草莓,她坐在一边疯狂地聊微信。结果孩子玩了一会儿就说“没意思,回家吧”,她问都不问立刻带孩子回家。还有一次我约她出来玩,她说不去了,她要在家陪孩子,说不如你来我家玩吧。当我到她家时,发现孩子在一个房间里玩手机,她在另外一个房间里玩电脑。据我所知,她给孩子买了不少书,但据孩子说,妈妈从来没给他讲过故事。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有些时候父母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以为的爱有时并不是真爱,或者说不是最好的爱。例如陪伴,很多父母都知道陪伴才是最长情的爱,可什么是真正的陪伴却并不清楚。并不是说你的身体在孩子旁边就是陪伴,你和孩子待在一个空间里就是陪伴,而是用“心”才是陪伴。当孩子摘草莓的时候,你陪他一起摘草莓,并和他探讨草莓的种植过程,感叹草莓的美味;当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孩子愿意,就和他一起玩;当孩子赢了的时候,夸奖他太棒了;当孩子输了的时候,鼓励他再来一次;当孩子看书的时候,你可以让他给你讲讲他都看了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你给他讲讲。所以,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去做一件事,并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有充分的交流。而最好的陪伴是你也变成孩子,像孩子的同龄人一样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最好的陪伴是不借助任何中介,而只是用你的身体、表情、语言陪孩子一起玩耍、逗乐、交流。

孩子之所以宁愿看电视也不理父母,是因为父母不好玩;孩子之所以沉迷网络,是因为缺乏心灵的陪伴,所以才让网络陪伴自己;孩子之所以和父母顶嘴,是因为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真实的感受,或者没有无条件接纳孩子。可以这么说,孩子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父母错误的爱的方式或者说不够好的爱造成的。因为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在父母的“教育”下,他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假如从小就能给孩子足够好的爱,每一个孩子或许都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而是可以顺其自然地成长为内心健康又强大的孩子。

所以,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正确的爱、足够好的爱,而不是父母想当然的付出、自以为是的爱。那什么才是正确的爱或足够好的爱呢?简单地说,就是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只会给孩子带来正面感受的爱。这种爱我们已经讲过一些,现在,不妨来总结和补充一下。

1.无条件的爱

有条件的爱带给孩子的最大伤害是不自信。什么是有条件的爱?例如,好好学习我才会带你到游乐场玩;听话才是好孩子;不顶嘴妈妈才会喜欢你。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或爱孩子之前总是加一个条件,孩子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父母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或喜欢孩子。也就是说,父母不接纳现在这个孩子,只接受那个符合自己期待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很容易对孩子产生不满的情绪和挑剔指责的行为,结果使孩子变得不自信:现在的我是不够好的,得不到父母认可的,我只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才是好的。这样的孩子会有两种走向: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但无法成为真正的自我;坚持做自我,但不被父母认可或喜欢。

而无条件的爱是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即便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也爱他。即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无条件的爱首先是接纳孩子——你虽然不是最棒的孩子,但是妈妈最爱的孩子。它给孩子的内心带来的是愉悦感。当孩子被认可和理解的时候,他也愿意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如让自己变得更好,让父母更爱自己。无条件的爱带来的是正能量循环,而有条件的爱带来的是负能量循环。

2.高质量的陪伴

低质量的陪伴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无聊、寂寞、孤独、羞怯等。曾经有一个父亲说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陪孩子,可他是怎么陪的呢?孩子在一旁玩玩具,他在一边玩游戏。孩子玩玩具玩腻了,就去看电视。电视比较有趣,孩子看了一天。他非常生气:“你怎么可以一直看电视?”孩子非常委屈:“你不陪我,还不让我看电视。”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有隔阂,为什么会沉迷网络、电视?正是因为低质量的陪伴或者根本没有陪伴造成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妈妈总是忙碌,虽然她常常在我身边,但很少和我说话,结果我性格内向、害羞、不敢和人交流。因为没有人和我交流,我爱上了看书。假如那时候有网络,我想我也会沉迷网络。

所以,高质量的陪伴就是用心、用爱去陪伴孩子,让孩子爱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的乐趣不亚于和玩具、电视、网络在一起的乐趣,那么他自然就不会沉迷这些。

3.自由的爱

自由的爱就是不给孩子的人生设限,包括不指挥孩子、不改变孩子、不用规则控制孩子、限制孩子等。不自由的爱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孩子想学画画,你非让他学英语;孩子想玩沙子,你说会迷眼睛;孩子喜欢吃这个菜,你说应该多吃那个菜;孩子想用这支笔写字,你说那支笔用起来更好。极小的事情都要干涉孩子,这样的爱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束缚和压抑。不自由的爱对孩子是种间接否定:你的感受和判断是错误的,我的才是正确的。所以,好的爱是自由的爱,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琐事做主,相信他的感受和他的能力,增加他的自信。

4.有空间的爱

没有空间的爱带给孩子的伤害是窒息感。我认识一位妈妈,她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关心孩子的妈妈。例如,每次上学前都提醒孩子带牛奶、不要带错书本;刮风下雨时,反复叮嘱孩子要加衣服;孩子做作业时,不停地问孩子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水果。结果孩子看到她就非常烦躁,和她说话总是带着情绪。她感到很受伤,说我对孩子那么好,孩子为什么烦我?我说,孩子其实也很受伤,因为你给他的爱太密了,让他透不过气来。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他需要有空间的爱。

这样的父母是自己精神不独立,过于依赖孩子。而有空间的爱是什么?当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及时出现;当孩子不需要自己的时候,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些父母情感上接受不了,觉得“我把你养大了,现在你不需要我了”。但实际上就是这样,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会有自己的世界,而父母也需要回到自己的世界。这样,父母和孩子才会各自走向独立,变得强大。

5.合理满足的爱

不合理的满足带给孩子的伤害是缺爱。不合理包括两方面,一是不满足,二是过度满足。不满足孩子的父母有时会用这样的理由:我不能总是满足你,要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这个世界的确不是围绕着孩子转的,但是能满足的不满足,该满足的不满足,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从而变得自卑。

过度满足会怎么样呢?我认识一个富豪父亲,小时候过得比较苦,好不容易奋斗成功了,在物质上对孩子大手大脚。看着孩子吃穿用都是最好的,他很满足。但孩子并不满足,疯狂向他要东西,和同学攀比。一次不满足都不行,和他之间的关系也并不亲昵,父子之间的唯一纽带就是钱。过度的物质满足造成了孩子的贪欲,实际上却缺乏爱。

所以,合理的满足才是更好的爱。能满足的就满足,该满足的一定要满足,客观原因满足不了的或者觉得孩子的要求不合理的可以拒绝,但要告诉孩子拒绝的原因,不因拒绝伤害孩子的感受。

6.陪伴孩子探索

替孩子做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给孩子造成的感觉是:父母是强大的,我是弱小的,我什么事都做不好,需要父母帮我做。而陪伴孩子探索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虽然我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总算把这件事做好了,事实证明,我也可以!所以,陪伴孩子探索是更好的爱。

不管父母的出发点是怎样的,但如果给孩子造成了伤害,都应该算是错误的爱或不够好的爱,如溺爱,刻意的挫折教育等。有时候,错误的爱会打着爱的旗号,披着爱的外衣,让人们一时无法分辨这是真爱还是假爱。但我们可以问一问孩子的感受,就会立刻知道它是否是真正的爱。

足够好的爱才是孩子一生内心强大的有力支持,而不够好的爱不管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最终都会摧毁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