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说的永远对”

为什么“老师说的永远对”

宝妈:我家孩子最近上幼儿园了,上了幼儿园之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吃饭之前从来不洗手,现在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乖乖地去洗手。因为老师说“饭前要洗手,不然会拉肚子”。以前要他吃蔬菜就好像要了他的命,现在却能够乖乖地吃蔬菜,因为老师说“多吃蔬菜有助健康”。以前这些话也是翻来覆去地对他说,可是他从来都不听。可是从老师的嘴里说出来之后就好像“圣旨”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这是他律道德的影响,在幼儿的世界当中,道德是他律的道德。也就是说,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受其自身以外的权威人物的标准所支配的,老师作为一个权威人物,说的话自然而然就是比较有分量了。

顶顶今年3岁半,刚刚上幼儿园半年,上幼儿园之后,家人发现顶顶的变化特别大。曾经家里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特别勤快的人。

在顶顶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大坡,每次经过这个大坡的时候,妈妈都要下来推着车子走。这一天,妈妈照常接顶顶放学,当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当妈妈下来的时候,顶顶也要下来。

顶顶:“妈妈,我也要下去。”

妈妈:“你下来干什么呢?你在上面好好坐着吧。”

顶顶:“我下来了,妈妈推着自行车就可以轻松一点了,而且我还可以帮妈妈推着自行车,这样妈妈也可以节省很多力气。”

妈妈:“顶顶怎么变这么乖了,知道心疼妈妈了。”

顶顶:“老师说妈妈上一天班很辛苦的,我们应该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说着就帮着妈妈推起了自行车,妈妈看到儿子这么懂事了,心里非常的高兴。

除了知道心疼妈妈,顶顶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变得更懂礼貌了。一天,妈妈的同事来家里做客,之前的顶顶总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才会和客人打招呼,但是这天顶顶却出乎意料地主动和客人打起了招呼。

顶顶:“阿姨好,欢迎来我家做客。”

阿姨:“顶顶好。”

顶顶:“阿姨,您快坐下吧。我去给您倒水喝。”

阿姨:“顶顶真是太乖了。”

顶顶:“谢谢阿姨夸奖。”

阿姨对妈妈说:“这个孩子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呢?”

妈妈笑着说:“这还不是老师的功劳,老师说对客人一定要有礼貌啊。”

阿姨说:“是啊,我家孩子也是这样的,每天回到家都是左一个老师说,右一个老师说。有一次,我和她爸爸正在说话,我没有等他爸爸说完就说起话来了,这个时候我的女儿跑过来非常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你不要打断爸爸说话,老师说插话是不礼貌的。’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妈妈:“看来老师的魅力真的是太大了,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懂礼貌了。”

阿姨笑着点了点头。可是,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妈妈的想法。

有一天,顶顶在家里练习写汉字,妈妈在一旁看着他写。当他写到“来”这个字的时候,正确“来”字的写法应该是,先一横,再两点,可是顶顶却把中间的那两点写成了一个“八”字,妈妈看到顶顶这样写之后,就开始纠正顶顶。

妈妈:“顶顶,‘来’字这样写是不对的,中间不是一个‘八’字,是两个点。”

顶顶:“妈妈说的不对,里面就应该是一个‘八’字。”

妈妈:“谁教你这么写的,听妈妈的话赶快把它改过来。”

顶顶:“老师说是这么写的,就应该这么写。”

妈妈:“老师讲得不对,你看书本上都是这么写的啊。”

可是顶顶就是不听,仍然固执地说老师就是这么写的。

妈妈非常的着急,只好第二天和顶顶一起去幼儿园了解情况。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写得太仓促了,“来”字中间的两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八”字。妈妈和老师一起向顶顶做了解释,这个时候顶顶才勉强接受了妈妈的意见。

妈妈这个时候心中多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老师说的是错的孩子也坚持认为是对的,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到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呢?

专家解读:

埃里克森理论认为:“当孩子进入学校之后,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是训练儿童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课程,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中自己的工作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漠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唯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都堪称是唯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校的这个过程中,老师就是他们的“老板”,他们总是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是在老师的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他们就会严格遵守老师说的话。无论老师说的是否正确,他们都会遵守,老师在他们面前就是权威。

除此,幼儿这一阶段的道德判断主要是依靠自身之外的权威人物的标准支配,和成人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履行规范的自律道德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孩子是不能够进行自我约束的,在他们的意识当中也没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他们的道德标准就是权威人士所定下的规则,而老师作为这个权威人士,所制定的道德标准自然就是非常有分量的,他们就会非常认真地去遵守。

孩子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但是老师说的话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正确的话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错误的话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和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还是要充当好孩子“另一个老师”的重要身份,及时纠正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

那么,在面对“老师说的话永远是正确的”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孩子,维护老师在孩子心中的良好地位。当孩子总是把“老师说的”挂在嘴边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家长们可能会感叹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感叹老师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长们就会为这种行为苦恼,尤其是当父母在干比较重要事情的时候,如果孩子总是跳出来找麻烦的话,家长可能就会对孩子发脾气。这时候,家长们应该知道,孩子不是故意在和你找麻烦,而是他们把老师所树立的规则时刻记在心里,也会用这种规则去要求自己身边的人。这个时候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只知道老师说的话是正确的。父母要做到的应该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种刻板的行为,维护好老师在孩子心中的良好地位,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其次,在家里父母也要树立权威的形象。既然老师在孩子的心中是权威的形象,那么,在家庭中,父母也应树立一个权威的形象。比如,在家里妈妈也可以树立一个权威的形象,妈妈的话说到做到,说一不二,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当中就不会再想着让妈妈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个时候“妈妈说的”就和“老师说的”具有同等的效应。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为家人的溺爱而变得唯我独尊或者是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可以更好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也可以平衡老师说话权威性,降低老师不经意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

再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树立道德观念。每个孩子都是爱想象的,而孩子的这一特质也决定了孩子喜欢听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而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是非观,树立自己的道德观,而不是困在老师所树立的道德框架中。

最后,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孩子还处在幼儿阶段的时候,父母可以说就是他们的全部,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的所作所为也成了孩子重要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说教自然是很重要,但是难免会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叛逆心理。所以,这个时候行动的力量显得非常重要。在父母善良、诚实、大度的行为的影响下,孩子能够获得一个更加深远、更加有效的道德熏陶。

给家长的话

当孩子开始变得懂事,有礼貌的时候,家长们会很高兴,可是当他们变成一个爱挑刺的小话唠的时候,家长们就会有厌烦情绪。可是,这并不都是孩子的自主行为,而是他们在老师这个权威的影响下所做出的行为,是处于特殊时期的性格表现。所以,家长们不要对孩子生气,也不要抱怨老师,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