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吸引增减原则——让好感逐渐增加你才能更受欢迎

人际吸引增减原则——让好感逐渐增加你才能更受欢迎

人际吸引增减原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普遍现象,即人们总喜欢得到的东西递增,无论这种东西是物质的奖励,还是精神上的表扬。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就这一现象进行过一组实验,将被试者分为4组,然后加入一位研究者的助手,混入被试者当中,并担当这些被试者的临时负责人。在实验的休息时间,这名助手会离开被试者向研究者汇报情况,然后谈到对其他被试者的印象和评价,当然这种评价可以被被试者听到。

第一组,始终得到助手的肯定评价。

第二组,始终得到助手的否定评价。

第三组,先得到否定评价,然后逐渐评价升高,最后到非常肯定、赞扬的评价。

第四组,先得到肯定评价,然后逐渐降低,最终否定。

然后,这四个组被要求给助手的行为评分。结果显示:第一组的评分是+6.42,第二组为+2.52,第三组为+7.67,第四组为+0.87。结果表明人们往往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递增,而最讨厌对自己的评价递减。

现实当中,有些人非常有心计,善于利用这个效应,虽然并没给你什么恩惠,却能够让你对他感恩戴德,比如糖果、蔬菜售货员们,常常将你需要买的分量放少一点儿,然后再慢慢加上几个并告诉你“这次送你几个,下次还来”。顾客就会特别高兴,其实不过是原本的分量而已。人们批评别人时,总是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从而削弱对方对批评的反感心理。在自我表现之时,总是先表现出自己平凡的一面,然后再为自己身上逐渐增加亮点,这就是有效利用了这一原则。

做事时,如果能够自动运用这一原则,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而如果不能自觉运用或者利用反了,做事就会费力不讨好。

清和云是同时进入某公司的员工。刚进入公司时,都有一段时间面对工作和人际关系也陌生,两人的处理方法则不同。清总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一切工作,有时间还帮助同事打打文件、扫扫地、倒倒水,人们总说她是个勤奋、善良、能力不错的好姑娘。云则不同,她不会轻易帮助别人做事,如果别人提到要她帮忙做一些小事,她往往会趁机请教别人一些不懂的问题,人们都感觉她似乎比较势利,但这种“势利”也并不引起反感。

一个月以后,同事们对她们的评价是都非常努力,但清要优秀一点儿,主动一点儿,融入也比较好。但时间长了以后,清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总帮别人端茶倒水,整理、复印文件,应该努力在自己负责的业务方面有所表现,于是就懈怠了一些,人们看她的眼光也就变了,以为她原来只是在“装腔作势”,而云还是像以前一样做事,只不过在清的衬托之下,人们更加喜欢她。

云就是典型自觉运用“人际吸引增减原则”,用自己不断的努力、改进让人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做事和自我表现时,一定要顺应人们的心理。任何人都喜欢越来越进步、越来越优秀的人,而不会喜欢开始特别耀目,最终发现不过是一块玻璃一样的人。所以,在与人相处的初期,不要把自己表现得过于优秀,这样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而要将自己的光华收敛起来,只要跟人相处起来舒适就好,然后再慢慢展现自己的优点,人们就会越来越喜欢你。

做事也要出奇制胜,才会让人们心底舒服。如果人们习惯了一种平淡的方法,就会对这种方法产生厌倦,这时候新奇的方法往往能够奏效,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事情也会更快完成。

一个失明的男孩总是坐在一所大厦边请求帮助,他手里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个瞎子,请帮帮我。”但每天得到的帮助并不多,只有很少的硬币。一个男人看到了,掏出一些钱,并在牌子上写了几个字,然后放回去。这次男孩装钱的帽子很快就满了,男孩还是执意等到那位男子下班,听着他熟悉的脚步声问到“先生,您在上面写了什么?”男子回答他“我只增加了几个字”,他写的是“谢谢你们”。一个月后,这位男子又把男孩的牌子改成了“谢谢诸位好心人”,最后改成了“感激涕零”,于是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心理应用:

1.对人要先抑后扬,赞扬要逐渐增加。

2.不要过于急切表现自我,要慢慢去表现自己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