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宗效应——人们更喜爱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
“老好人”常常指那些脾气随和、待人厚道但缺乏原则性的人。人们往往都会有几分看不起这样的人,更有甚者,有些小人欺软怕硬,专门找这类人的麻烦。
“老好人”虽然对人宽容厚道,但因为没脾气、能力平庸、不能坚持原则反而让人看不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针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个出色的研究,表明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候,如果能够在这个问题上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
得到一个坚持原则的人的称赞和认同,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一旦得到,心里就会格外珍惜,成就感会比较强。而一个唯唯诺诺的人的赞同是非常容易得到的,成就感就会弱,另外,他会赞同你,也会赞同别人,对你柔弱,对别人也一样,所以“老好人”反倒常常被人当成“墙头草”,倒向哪边的可能都有,自然不被人珍惜和尊重。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发现这种现象,一个人平时特好说话,脾气温和,别人反而看不起他,总是将他支使得团团转,而且对他毫无感激;而一个总是坚持自己观点和原则,不容易妥协的人,则总被人们积极拉拢和围绕,因为一旦被这种人认同,就等于给对手一个巨大的挫折,他会站在你面前帮你挡去一切,所以这样的人反而非常容易得到重用和人们的尊重。
东汉光武帝时期,有一个出了名的“硬项令”——董宣,在职的时候不畏强权,惩治官豪,毫不手软,连皇帝也要忌惮他三分。当时,他被皇帝任命为“洛阳令”,这是个小官却非常难做,因为洛阳住着许多皇亲国戚,他们常常依仗权势,肆意妄为,连他们家中的仆人都非常嚣张,常常恃强凌弱,把京都搅得乌烟瘴气,人人不得安宁。
董宣上任后,发生了一件命案,光武帝的亲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仗势杀人后一直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听说公主的车要出门,而罪犯紧随其后,就上去缉拿凶手。公主阻拦董宣缉拿,董宣二话不说,拔剑将凶手当场处决。
事后,湖阳公主一状将董宣告到了光武帝面前,光武帝大怒,作势要打死他,董宣说道“托陛下圣明,汉室能够中兴,但有些人却纵奴杀人,这样怎能严肃律法、抑制豪强,用律法治理国家呢?不用陛下打死,我自己寻死算了”,说着将头撞到柱子上,血流满面。
光武帝大惊,却不急于杀他了,但要他向湖阳公主磕头道歉,董宣不从,光武帝命人按住他的脖子让他低头,但董宣双手撑地,硬着脖子就是不低头认罪。光武帝叹息一声“算你的脖子硬,还不快退下”,于是赐予他“硬项令”的美称。从此以后,洛阳的豪门贵族再也不敢嚣张,听到他的名声都吓得发抖。
你是否会因为怕得罪人,而违背自己的意见去附和别人?你是否总是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讨好他人,你总是恭维别人吗?这些看似聪明的做法不一定能够为你的人际交往加分。一个八面玲珑、谁也不肯得罪的人,往往却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一个没有原则和自己主见的人,人们很少能够给他信任,也很少让他担当大任。
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温婉中常常透出一种硬气的人,更容易被人尊重和信任。虽柔韧却不倒,虽温和但绝不随意苟同别人的意见,虽然温厚但绝不任人欺负,虽然随和亲切但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意见和志向,这样“柔中带刚”的人才会被人们既喜爱又尊敬,不敢轻易得罪和轻视。
心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