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利得定理——用宽容之心对待不同的想法

托利得定理——用宽容之心对待不同的想法

托利得定理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提出的。它的含义是,看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只看其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这个定理强调的是思想可以相反或者有某种混乱之处,但行为方式却一定要一致。

生活中我们也往往有这样的体验,遇到某件事,心理是非常矛盾的,但是我们的行为却要遵循其中的一个原则。在某些著作当中,我们往往会明显看到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遇到重大事件之时,我们往往是矛盾的,希望事情向着某个方向发展,但同时又害怕真的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赞成唯物论,但心中又对某些唯心论的观点极为欣赏;喜欢享乐,又害怕享乐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又禁止享乐。

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宽容,因为你和别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承认这种差别并容忍这种差别,遇到和别人的冲突,宽容对方,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宋史》中有这样一段小故事:一天,殿前都虞侯孔守正和大臣王荣在北陪园陪宋太宗喝酒,结果两人喝得大醉,竟在皇帝面前比起功劳来,谁也不服谁,而且越来越起劲,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宴的人见二人实在不像话,就奏请宋太宗将两个人抓起来送到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一笑了之,吩咐把两个醉鬼送回家。

第二天,两人从沉醉中醒来,越想越后怕,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两个人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装作记不清的样子,轻描淡写道:“昨天我也喝醉了,究竟发生什么事了?”一场风波就这样被他化解于无形,两个臣子自然感恩戴德,做事更加用心。

正是有了宋太宗的宽容,才有了大臣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其实这件事情闹到吏部或者故作宽容地说开对两个人和宋太宗都没有好处,以后君臣相处起来也更是尴尬,所以装糊涂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为几个人都保留了面子。

这就是托利得定理的精髓:无论你有多恼怒和矛盾,都需要衡量利弊,清醒之下再下决断,不要因为情绪的矛盾或混乱而影响自己的为人处事。要考虑应该怎样处置才最有利,而不是考虑自己喜欢怎样处置。

在这一点上,面临越大的事情越要仔细思量。秦穆公十二年,晋国旱灾,派人来秦国请求米粮。臣子丕豹不赞同援助对方,并劝说秦穆公趁着饥荒攻打晋国。秦穆公问公孙支,公孙支说:“哪个国家会不闹荒灾歉收啊,哪能不给?”问百里奚,百里奚说:“是晋国国君夷吾得罪了国君,他们的百姓有何罪?”于是秦穆公就拨粮救济了晋国。长长的运粮队伍,从秦国都城一直到晋国都城都接连相望。

两年后,秦国饥荒,派人去晋国请求粮食支援,但是晋君不但拒绝了,而且于次年九月趁火打劫兴兵攻秦,结果被绝望的秦军活捉。秦穆公懂得施恩,最终他的后代子孙统一了六国;晋惠公只懂得奸诈、谋略,几次三番背信弃义,没有大德,最终失道寡助,落得阶下囚的下场。

在是否应该援助对手这样的大事情上,每个人可能都非常矛盾,而之前就有嫌隙的两个人肯定会更加矛盾,两边的朝臣也都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用哪种思想作为指导原则,只看一个人是否能够从人心、大局出发而已。秦穆公慷慨帮助自己的对手,结果赢得人心;晋惠公趁火打劫,两番“以怨报德”,最终“失道寡助”,没有力量和其他大国争衡了。

心理应用:

1.每个人都难免和别人发生冲突,关键时刻行行宽容、装装糊涂,后退一步,才可能使双方都不过于尴尬。

2.有过节的人需要援助之时,要不计前嫌,才能赢得人心。

3.最巧妙的回旋之术,就是帮自己赢得更多人的尊敬,以这个目标为指导就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4.不仅给别人机会,同时也是为自己创造机会。面对别人的微小过失,容忍和掩盖可以保全所有人的利益和面子,这就是最大的好处。